北京中粮广场日益衰落 只有不到40家品牌开店营业

   2014-07-24 新京报10390

  7月19日,记者走访了位于长安街畔、二环内地理位置绝佳的中粮广场,虽然是周末,但在商场内部的消费者并不多。除了一层餐饮、美容、服装等业态吸引人流较多外,其余楼层人流量几乎可以数得过来。

  作为北京首家进口家居品牌的聚集地,中粮广场一度是进口家居品牌的标杆,因此,家居业界一度有“买洋到中粮”的说法。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家居品牌进入国内,中粮广场的业界地位反而在下降,大牌撤场、“空置”店铺、居然之家等专业卖场的雄起与分流,都让中粮广场的境地陷入尴尬。

  在现场,记者细数了其商场导购图,发现总共有不到40家品牌开店营业。从商场地下三层到三层,几乎每一层都出现了店面空置的情况。有的标明了正在装修的字样,有的则将外立面全部封闭,从门缝望进去,里面空空如也。从品牌布局来看,这里除了家居品牌,还有餐饮、美容、服装、超市等多个店面,零星地分布在地下三层至一层,在这里布局的家居品牌,除了NATUZZI、海丝腾、法之家、丰意德家居、欧罗巴等,几乎难觅大牌身影。

  相关资料显示,中粮广场开发商为北京中粮广场发展有限公司,建于1996年,分为写字楼、购物中心两大部分,其中购物中心分布于地下三层至五层,记者在现场发现,四层、五层已经被封闭,实际开放区域为地下三层至三层。

  没落的“贵族”

  据睿意德执行董事王玉珂回忆,中粮广场自开盘起,便定位于购物中心,采用场地全租赁的经营模式。但是由于经营不善,从1996年到2000年,中粮广场的商户更换频繁,经历了人流不旺、租金下滑等问题。在开业之初,并未将家具家居品牌定位为主营业务,只有一家“蓬安迪家具花园”进驻。然而,伴随着其他业态的经营不济,进口家居品牌纷纷落户于此。2001年,中粮广场重新调整其购物中心定位,将高档时尚家具和家居饰品作为主题,确定主营方向。

  调整后的定位让中粮广场一度非常成功,在北京高档家居领域已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在2006年以前,这里汇集了写意空间、罗奇堡、达芬奇、欧罗巴、NATUZZI、法尼尼橱柜、汉斯格雅等家具、橱柜、卫浴、灯饰及家居用品品牌前来落户。资料显示,在2006年前后,中粮广场购物中心拥有国际顶级家具品牌20多个,中粮国际顶级家具品牌曾占据家具总品牌的5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内档次最高的家具家居进口品牌荟萃之地。

  然而市场情况并非一帆风顺。2006年,居然之家北四环大厦的正式开业,其国际家具馆便吸引了罗奇堡、写意空间、非常家等大牌,市场竞争与分流从此开始。虽然罗奇堡、写意空间等品牌都将第一家旗舰店开在中粮广场,也并未在别处开店时急于撤出,但中粮广场的地位开始受到威胁。

  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粮广场作为家具品牌的聚集地,其硬件设施的不匹配开始显现。虽然地处位置绝佳,但驾车交通并不便利,尤其由东至西,需要绕行才可接近;停车位的紧张成为限制客流的重要因素;经过十年时间,其内部装修风格也稍显陈旧;最主要的是,较矮的层高以及每层不太大的面积,已经不能满足家具品牌展示产品的空间需求。

  内外因导致“衰落”

  2009年前后的达芬奇事件,让普通消费者对于“洋品牌”的认识开始理性。法之家总裁李万历总结道:“在此之前,人们对于进口家居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注重外形、讲究奢华风格上,客观来说,对国外家居品牌认识得不多,这些‘洋品牌’在2005年之前几乎没有品牌意识,产地信息几乎是唯一的身份标志。达芬奇事件对进口家具品牌业务影响很大,对于物业方也有影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103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