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看台:百货业风云巨变

   2006-11-06 8540

  随着政策逐渐向连锁业倾斜及入世后有关限制措施的取消,百货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变革将成为百货业的主题。

  从国际经验看,未来我国百货业地位将逐步下降,重组购并将不断展开,连锁经营及多业态经营将成主要模式,电子商务也将日益重要。

  对有关上市公司而言,规模偏小的百货类上市公司前景黯淡,但具注重连锁经营及开展多业态经营的百货类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其在国内市场的并购也将不断展开,未来2-3年内,外资并购将是零售市场的热点。

  
前景展望 主导地位将逐步丧失

  疲软之态日趋明显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出于各种非经济因素,各地往往盲目发展大型商场,致使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居民实际购买力。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00年的10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在建或筹建。盲目的建设造成百货业千店一面,走一家知百家的恶果,致使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持续下降。2000年百货业毛利率仅为12%,同比下降7%,与国外30%的毛利率差之甚远,再加上管理体制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其效益增长更是缓慢。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273家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80家增长,93家下降);实现商品零售额10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190家增长,83家下降);但同期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9.9%。近年来,在超市业、便利店等业态的冲击下,百货业已明显显出力不从心之态,上海联华超市取代上海一百成为零售业新巨头便是典型一例。

  从国际零售业发展历程来看,连锁业在零售业中的主导地位已是大势所趋。以美国为例,连锁业在零售业中所占比例便达到60%,约为百货业的两倍。长期来看,随着各连锁业态的不断扩张,百货业的形势将更形严峻,目前的主导地位将逐步消失。

  重组购并将成主流

  近年来,大规模运作已越来越成为国际零售业发展的特征。为求扩大规模,各大零售业均不约而同的采取购并重组的方式。世界头号巨头沃尔玛的发展过程便与购并密不可分。从1962-2000年,沃尔玛仅用38年的时间便成为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其中购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段时间内,沃尔玛共收购了MOHR-VALUEDE等近三十家企业,平均一年多便收购一家企业,使其年均销售额保持20%以上的增长。

  而我国零售业特别百货业则普遍存在小、弱、散、差的缺点,百货业头号巨子上海一百的年销额不到沃尔玛的百分之一。规模偏小的缺点致使我国百货业采购成本高,难以营造自有特色,无法吸引顾客。此外,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百货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往往不惯于采取购并方式,而是采取以自有资金或贷款重新建设新店的方式,造成建设周期长,规模难以短期扩大,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

  国外大型零售企业进入后,将力求在国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必然延袭其在国际市场的一贯作法,对国内企业展开购并。在外资购并的示范作用及竞争的压力下,国内百货业也必将不得不广泛采取联合重组、购并等方式以求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近年来,已有部分企业认识到这一方式的重要性。如北京13家商业公司于日前宣布将联合成立首连集团,华润收购万佳超市等。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重组与兼并将逐渐成为百货业内的主流。

  多业态成主要模式

  国际零售业发展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经营的连锁化,这一连锁化并非单指超市等连锁业态的经营连锁化,而是包括了百货店在内的连锁化经营。连锁经营有助于百货企业在短期内有效的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并有利于成功塑造百货企业名品名店的形象,使之真正成为都市橱窗,提高核心竞争力。

  以美国为例,著名百货公司J.C.Penney、May、Saks、Nordstrom和Neiman-MarcusGroup等都采取了连锁经营的形式,单店经营的百货商场早已丧失了生存空间。目前在国内,百货业大多仍采取单店经营模式或连而不锁的状态,致使百货业业态单一、经营水平落后。但近来已有部分企业意识到这一经营模式的重要性,从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均令人满意。如王府井百货商店在广州、武汉、成都开办3家连锁店,全部实现赢利;南通文峰大世界继1997年开办第一家百货连锁店起,相继在周边县、市开设了6家分店,且各个成为当地税利大户。

  未来规模扩大、品牌建设的需求必将促使连锁经营成为百货企业的首选经营模式。此外,从国际发展经验看,大型零售企业往往都经营几种以上的业态,随着国内零售业内的重新整合,部分大型百货企业必将走上多业态经营之道,以期重新整合竞争力,多业态经营也将在国内普遍展开。

  电子商务重要性逐步凸现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其它活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方式既受到技术进步、电子网络普及、数字化变革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受到由此而引起的人们观念、思维模式变化所带来的深层次的作用,也将相应的发生变化。互联网的普及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基础,网上购物已逐渐成为消费的新热点。

  据有关人员研究,美国家庭中有12.5%以上每年通过Internet进行7次采购。2000年网上销售额约为100亿美元左右,中国上网用户中希望通过网络购物的用户占到78.1%,网上购物的需求极大。除此而外,电子商务的概念还远不止此,还包括了供货管理与顾客管理的电子化,沃尔玛便是通过卫星传输各种商业信息,实行高度的电子化管理,目前已实现了商场零库存配送。

  与国外相比,我国零售业在这些方面还远远不够。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国外先进零售企业大多已采用EOS(电子订货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而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POS(销售时点系统)的阶段上,电子商务并未真正开展开来。目前国内能实现网上完成结算、物流、配送等功能的企业仅有北京西单商场,海南第一百货商场,无锡商业大厦(东方百业)等少数几个企业。近年来,我国网络用户一直呈飞速上升状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百货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于管理的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管理电子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长期来看,电子商务将在百货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行业现状 调整变革成为主题

  政策向连锁业倾斜

  近年来超市等连锁业态对百货业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连锁业百强企业年均增长率高达50%以上。从国际经验来看,连锁业代表了零售业的先进业态,因而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于2002年1月20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上指出,我国将通过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国家经贸委也于该会上透露,今后我国要大力推广连锁经营,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确定连锁经营在商业和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使连锁经营销售额、连锁企业店铺数都要有较大幅度地增长。此外,据有关媒体透露,一系列促进连锁业发展的政策正由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这些政策包括:国家经贸委将把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列入国债贴息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各级流通主管部门也将对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扶持,重点支持效益好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增资扩股、股票上市等途径募集社会资金,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资产重组、划拨等多种方式鼓励改造工业企业的闲置厂房、设备和批发、储运企业的仓储设施,发展商品配送中心等。国家对连锁业的各种政策支持将加速这一行业的成长,从而也将大幅侵占百货业原有的市场份额。总体来看,政策的倾斜将使百货业陷入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

  入世促进外资涌入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也相应带动了零售业的大幅上升,自96年以来,零售业一直保持6%以上的增幅,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国内广阔的市场使零售业成为众多外资瞩目的焦点。但由于受到限制,外资企业目前仍远未达到其应有的份额。2000年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仅占我国零售总额的4%左右。根据入世协议,我国将在三年内全面放开国内零售业市场,这一政策将促进外资零售业的大举进入,也将加速我国零售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目前来看,外资首先切入的领域将是诸如大卖场、大型购物中心等大规模运作、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业态。据有关部门统计,仅2001年上半年外资企业在我国申请建立的大型综合超市就达到32家之多。外资的涌入一方面将加剧国内零售市场的竞争程度,另一方面也将给我国零售业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并促进我国零售业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转化,长期来看,我国零售业必将按照国际零售业发展历程运行。

  业内变革不断展开

  面对连锁业态及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传统百货业所受到的压力日益增加,这也促进了百货业内的变革。近年来,众多百货企业纷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变革,如王府井大力开展连锁百货业,西单商场努力发展电子商务,武汉中百、津劝业等兼营连锁超市等。长期来看,随着竞争的加剧,百货业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热点透视 外资并购重组将是热点

  随着有关政策的放开,外资零售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已是不可避免。为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其必定会在国内市场采取购并重组等方式。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外资并购将成为百货业的热点。

  外资背景公司有望成为首选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上市公司具有外资背景,这些企业大多已与外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部分企业甚至还被外资持有股份。但由于政府有关规定,目前外资仍无法取得控股权。根据入世承诺,控股权这一约束将于两年内放开,在已有良好合作的前提下,这类企业有望成为外资购并时的首选目标。从目前合作情况来看,鄂武商与迪斯尼合作主要在娱乐设施方面,第一百货与日本丸红等的合作主要批发方面,被收购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其余几支股票被收购的可能性则相对较高,其中特别是深国商,目前马来西亚和昌父子有限公司已是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未来将有可能成为该公司大股东。

  弱势企业未必可获外资青睐

  一直以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的并购大多是对于弱势企业、亏损企业的并购,究其原因是由于在以前的审批制下,由于对上市企业名额的限制,致使许多业绩优良的企业无法获得上市机会,只能通过股权收购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企业参与重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藉此上市,对于重组对象选择的着眼点也大多在于其重组成本的高低。亏损企业由于经营业绩差,ST企业还面临退市危机,因而要价较低,重组成本小,往往会获得欲通过重组间接上市的企业之青睐。

  外资的并购将有可能突破这一传统模式。

  一方面,进入我国的外资零售业大多规模宠大,实力雄厚,在资金上不虞馈乏。此外,近年来有关政策已有所松动,外资企业的上市问题有望于近期内获得通过。据了解,有部分外资企业已通过辅导期,政策的变化拓展了相关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因而进入资本市场将不会成为外资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

  另一方面,相对于获得资金而言,外资企业在并购中更看重并购之后所能带来的市场效果。从目前国内已发生的数起外资并购案例可见,外资企业所并购的企业大多是为了重新整合其在国内的资源,以期能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份额。格林柯尔与科龙电器的纵向整合、阿尔卡特与上海贝岭、宝马与华晨集团的横向拓展无不如此,而对于更讲究市场占有率的零售行业而言,这一目标将更加重要。针对这一目的,外资零售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将更重视企业的商誉、流通渠道等竞争因素,而相对优势企业而言,弱势企业往往商誉较差,流通渠道不畅。因此,总体来看,在未来零售企业的并购过程中较多实现的应是强强联合型的重组模式,一些业绩较差、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将无法获得外资青睐,而一些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则有望与外资携手共进。

  大城市零售企业将是并购重点

  目前我国零售市场仍呈现显著的不平衡。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的商品零售额主要集中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大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的销售额则远远落后。仅以上市公司为例,62家商业类上市公司中除少数3、4家外,其余均地处各省会城市,而其中又以上海、北京及武汉居多,三地共有20家上市公司,占商业类上市公司总数的30%。对于外资零售业而言,要占领国内市场,首先必须占领这些地区的市场,而这些地区也正是入世后我国对外资开放较早的领域。由此可见,在未来2-3年内,外资零售业必然将发展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大城市,而这些地区的优秀百货企业也将成为外资并购的重点。

  
国际经验 国际零售业进入成熟期

  在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已进入相对成熟期,在社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在美国,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已达63%,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其它行业所无法比拟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方零售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零售业态多样化

  经过多次流通革命,西方零售业基本上形成了以百货公司和超市这两种业态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零售经营体系。除这两种主要业态外,目前还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以配送中心为基础的大型连锁超市,主要是通过配送中心辐射一批超市形成的区域化经营网络;二是以大型超市为核心,在城乡结合部或高速公路边、连接众多专卖店的规模化购物中心;三是以大型百货商店为主,包括餐饮、娱乐、住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场,这是大中城市主要的一种零售业态;四是以中小型超市、便民店、折扣店、专卖店等形成的零售经营网络。从零售业发展情况来看,零售企业往往经营一种以上的业态,全球零售行业百强企业中大多经营两到三种业态,有的企业甚至在五种业态中同时开展业务。

  经营连锁化国际化

  在多年的商业竞争及发展过程中,西方零售业中连锁业逐步占据最主要地位,成为零售业态中最主要的企业形态。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与此同时,西方零售业还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各国大商团均将经营范围扩展到国外市场,在国外开办商店及采购商品。例如,法国的主要商团之一欧尚(Auchant)集团已在十几个国家建立了200多家不同规模的超级市场,分别占其大中型超市的20%左右,在美国、中国、泰国等国家设立了采购点。80年代末,美国的海外加盟连锁店已有3万余家,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

  组织大型化规模化

  在发展过程中,为有效的降低成本,加大宣传力度,西方各大零售业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大型化、规模化的组织结构。美国最大的50家零售商业企业销售总额在1993年即已达491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零售总额的21.34%,产业集中度极高。其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在全世界拥有3000多家连锁店,年销售额达1000多亿美元,超过我国零售业前100强的销售总额。

  商业品牌自有化

  随着商业集团的扩大,配送功能的齐全,西方工商结合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企业开始围绕商业定单转,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就是商业企业自有品牌的发展,国际大型商业企业普遍采用自有品牌的经营战略。著名的马狮百货公司是英国最大且盈利能力最高的零售商业集团,经营的所有商品只用一个圣米高牌,是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工厂的制造商。英国主要超市3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最高者达54%;美国超市中4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日本80年代末就有近40%的大百货公司开发了自有品牌。

  经营管理技术化

  面对激烈的竞争,西方零售业纷纷采用各种新技术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以加快资金、库存周转,扩大产品销售。主要运用的技术有用于管理的信息、通信技术、自动传感技术、用于销售的电子网络技术、商品包装技术、用于物流配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投资策略 规模业态不同业绩将有分化

  百货业目前共有58家上市公司,其中ST公司一家,PT公司一家。从国际零售业发展历程来看,由于其它各类先进业态的冲击,百货业将不可避免的出现萎缩,相应的,百货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将整体出现下滑。长期来看,一些单店经营,规模偏小并进而导致经营成本高、竞争能力差的百货企业,其业绩将不可避免出现下滑。从2001年中期情况来看,这些企业盈利已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未来前景将更形黯淡,其出路主要在于资产重组。

  百货业虽总体将趋于没落,但其作为都市橱窗的独特地位在提高商业品味、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性。与其他零售业其他业态相比,作为零售业态中的贵族,百货业在长期内仍将作为零售业中一个重要部分存在。对上市公司而言,仍有几类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一是注重连锁化经营的上市公司。连锁经营有助于百货业迅速扩大规模,提升品牌形象,从而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随着竞争压力的扩大,百货业的连锁经营将是大势所趋。一些注重连锁经营的上市公司将有望从百货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业内新巨头。从去年中期情况来看,实行百货连锁的百货店主营业务收入均取得了较高增长。从目前情况看,王府井是我国第一家开展连锁经营的百货商店,经营业绩良好,未来将有望成为我国连锁百货业的龙头。

  二是开展多业态经营的上市公司。从国际零售业经验来看,大型零售企业往往同时经营几种业态,多业态经营一方面可扩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在确保百货业高毛利的同时,又可利用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先进业态扩大市场份额,创立企业自有品牌。未来在百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多业态经营将有利于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稳定。从中期情况看,大多采取多业态经营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获得一定增长。从目前情况来看,津劝业、西单商场、武汉中百等公司在多业态经营上投入均较大,且其除百货业外的其它业态也均已在公司业务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未来将有望藉此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资料连接 零售业入世承诺摘要

  根据我国与世贸组织有关成员国达成的协议,入世后我国零售服务方面将做出以下一些让步:

  
一是自中国加入WTO时起,外国零售服务提供者仅限以合资企业形式在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和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和青岛)提供服务,在北京及上海,允许的合资零售企业的总数各不超过4家。在其他每一城市,将允许的合资零售企业各不超过2家。在北京设立的4家零售合资企业中的2家可在北京市内设立其分支机构。同时,郑州和武汉将即时向合资零售企业开放。

  二是入世后两年内,将向合资零售企业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及重庆和宁波,外资可在合资零售企业中占有多数股权,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除图书、报纸、杂志、药品、农药、农膜和成品油外所有产品的零售。

  三是中国入世后三年内,取消所有限制。但其中化肥将在入世后5年内取消限制,此外,超过30家分店,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同种类和品牌商品的连锁店,如销售汽车(期限为加入后5年,届时将取消限制)和《中国加入WTO议定书》附件2A中所列产品之一,则不允许外资在合资零售企业中拥有多数股权。外国连锁店经营者将有权选择根据中国法律和法规在中国合法成立的任何投资伙伴。
  
(来源:中证报/董宏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5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