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致时装将步李宁品牌后尘 关店发力电商库存仍高企

   2014-07-30 凤凰博报9940

  绫致时装现在有6000多家,销售额都是打折创造出来的,现在13亿丹麦克朗约2.4亿美元,收购英国网上时装商店M and M Direct,说这种收购能够有助于网络销售经验。笔者认为,绫致时装将步李宁品牌后尘,依据如下。

  李宁运动品牌因为库存太多,只好打折销售,已经好几年了,现在依然有许多库存。而绫致时装已经打折几年了,依然卖不完库存。

  绫致时装品牌是1997年由丹麦服装零售品牌Bestseller公司的员工王沛德(Allan Warburg)和丹飞(Dan Friis)来到中国创建的,将旗下品牌Only、Vero Moda 、Jack&Jons和Selected等引入中国。

  李宁运动品牌,通过关闭许多连锁店,发展网上销售,至今没有清除库存。而绫致现在走的道路与李宁一模一样,那么,将来也是步李宁后尘。

  什么原因导致绫致收购英国网上商店?

  笔者认为,主要是中国网络“双11”大促销的诱惑。绫致旗下杰克.琼斯(Jack & Jons)品牌参与天猫为主,当年是单店记录销售额最高的,达到500万元。2011年双11当天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2012年同期是超过1亿元,2013年是1.72亿元。

  正是这种诱惑,导致绫致花2.4亿美元相当于15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一家网络商店。而在中国网络销售的总额只有3亿元多一点,而投资并购却花出去15亿元,这不是用促销的钱而是用口袋中的存量资金做投资。

  问题是,收购网络商店大量促销是值得的吗?

  笔者认为,这是赔本的买卖。网络销售必须与线下快递、物流配套发展的,如果没有线下配套,那么,网络销售就难以火爆。中国快递、物流竞争很激烈,而且道路又好。所以,中国的快递、物流体系比英国、美国还要具有竞争力。

  所以,笔者认为,绫致收购英国网上商店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另外,中国的款式服装,未必符合英国人的口味。作为丹麦人又怎么知道调好英国口味呢?除非两位创始者是专业的经济研究专家,并且对英国服装消费做了许多研究,而且改造了款式推新产品,这才是收购英国成功的基本点,能不能成功?未必。那么,这对于销售中国服装产品没有意义了。

  笔者多次评论李宁运动品牌,比如李宁自己邀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李宁品牌,结果失败了,为何失败?复制经验在饱和过剩产品里面是无效的,只有专业对口研究专家,才能提出李宁突破发展瓶颈的战略。后来又请咨询公司合伙人,也是失败了。为什么?因为咨询公司合伙人,并不大量研究各行各业,或许并非这方面的对口研究者,所以,又一次失败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绫致时装收购英国网上商店,无论是销售中国服装还是新造服装,均难以成功。步李宁品牌后尘在意料之中。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99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