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雄:做强中做大 组合中发展 规模中提高

   2006-11-07 2790

  中国连锁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用十几年的时间走过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发展之路,但也积累了发达国家100多年所发生的问题。这里有辉煌的战绩,也有痛苦的经历;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时代的步伐,也有历史的阴影。如何树立新的发展观念,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指导中国连锁商业沿着健康、稳定的方向持续发展,如何从做强中做大,做大中做强,这是中国连锁商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国连锁业不能再搞跑马圈地,要理性对待过去的成绩,理性制定发展战略,不求最快但求最好,不求最大但求最强,不求规模但求效益,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先做强 后做大
 
  中国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中国连锁企业选择跑马圈地的策略,利用自身优势,抢占黄金地段,先做大再做强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第一,这种盲目扩张,迅速发展,缺乏雄厚资本和扎实的经营理念的支撑,潜伏着发展中的危机,甚至导致连锁泡沫。第二,过分扩张,必然加大管理成本、寻租成本、摩擦成本,有规模缺效益,难以长久维持。第三,零售业的市场形态,已经由占地战转向阵地战,一家家外资零售企业的开业,与内资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竞争,急需做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事实证明,以强为基础的企业,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在竞争中崛起;而只求大不做强的企业都面临着严峻考验,或倒闭、或被外资收购、或难以为继。
 
  强是基础,强是目的,没有强做不了大,做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新建的连锁企业,还是已有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集团,或是准备并购、组合、上市的连锁精英,都必须强字当头,以强为主,制定做强的长期发展战略。

  ■先为人 后做事
 
  连锁商业的发展成也人才、败也人才。人才战略是连锁企业做强战略的核心,这是因为:第一,零售业是为人的事业,其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是一项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第二,决定零售业发展的三大要素,也是做强的核心,即服务、信息和技术,都需要通过人来操作、来体现。第三,未来的零售业竞争,是以人才为核心、以服务为内容、以企业形象(信誉)为条件的全方位、系列化的竞争,人是第一位,人决定服务水平、管理效益、经营素质。第四,零售业的利润,主要来自管理利润,包括利用信息的机会利润、有效组织的集聚效益和勤俭创业的节约成本。这三者都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的。
 
  连锁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要改变传统的用人模式坐等挖、坐等成长、等待招聘、挖人墙角。应该贯彻,第一,先为(wei)人,后为(wei)人。这是零售业的性质所决定的。要以为人为前提,才能实现为人的目的,要整体地重视对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这是企业做强的基础。诚信经商、企业信誉、消费者信赖,一切都源于职工的素质和为人的精神。第二,先培养后引进。连锁业迅速发展,带来管理人员的奇缺,靠挖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要以自己培养为主,提高企业的凝聚力,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多种途径,促进管理人才的迅速增长,以适应连锁商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第三,先管理后经营。大型连锁企业当前突出的问题不是经营和市场开发,而在于内部的管理、效益的提高、要素的整合,因此,重点在于提高管理素质,培养一批有理念、会管理、能整合、懂金融的复合式人才。

  ■先做小 后做大
 
  连锁经营中的小是指门店,大是指连锁公司或集团,当前存在着重大轻小的倾向,只注重公司(集团)规模的扩大,而忽视单点(门店)质量的提高,会严重动摇做强的基础。首先,任何大都始于小,没有一,就没有十和百,更谈不上千和万。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单店关系连锁企业的存亡。没有单店的强做基础,任何的大都只是形式,都只是暂时的现象。其次,连锁企业的形象体现在每一个实实在在的门店上,它的凝聚力、吸引力直接关系到顾客群的大小和忠诚度。连锁规模主要表现在媒体上(排名次、争座位),而单店的印象却留在消费者心里。再次,公司利润来源于门店,是通过门店一笔一笔的交易积累起来的,所以讲效益首先要讲门店的效益,讲利润要从门店抓起。离开基础任何公司的发展都是一句空话。
 
  此外,零售企业的竞争是在同一商圈之内、同一业态企业之间的较量和对抗,是争取同一消费群体之争。家乐福兵败日本、韩国,沃尔玛无法在日本立足,究其原因,不是它们总体的规模和实力不行,而是单店的竞争力不强。同样,在我国,外资进入也不是畅通无阻、处处凯歌,在不少地方也遭遇到内资强势企业的竞争,处于下风。这充分说明,零售业的对抗不是凑数量、拼规模,而是靠素质、凭实力,取决于每个门店的核心竞争力。
 
  抓小是做大的基础,要把抓小作为连锁企业发展的基础战略。市场竞争不取决于规模大小,小鱼有时也可以吃掉大鱼,蚂蚁也会啃碎骨头,关键在于每一个门店的实力、活力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和经营者的能力,取决于每一个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是战胜对手的永恒力量,也是连锁企业做大的根本。

  ■先做近 后做远
 
  连锁发展应从做近开始,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不可急于做远、到处布点。事实证明,一般的情况是:中小连锁企业盈利能力大于大型连锁企业,地区连锁企业效益比全国性布点的连锁公司效益好,外地门店的倒闭常比总部所在地的倒闭率高。这些都说明,连锁企业发展必须从近做起,先发挥区域规模优势,再逐步做远,集群推进,向外扩张。切忌舍近求远,单点独进,撒胡椒面式的布局。
 
  做近战略或者集群推进战略的核心是实现规模经济。为什么我国不少连锁企业存在着有规模不经济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地域广阔、情况复杂、差别大、流通设施落后、交通不发达,无法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或是远距离、多品种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充分发挥连锁经营优势。因此,它必须就近发展,实施区域发展规模,发挥区域优势,以提高整体竞争力。向外发展也必须分块布局,集群推进,实现区域性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收益。

  ■先做品牌 后做规模
 
  连锁企业的品牌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品牌,即企业形象。连锁经营不管是自营、加盟,还是特许,没有形象、没有品牌、没有信誉就无法发展,规模也是一句空话。没有市场的知名度,就没有市场的集中度;没有品牌就没有凝聚力。所以,任何连锁企业的发展都要注重形象的塑造,实施品牌战略。沃尔玛所走的道路,就是通过天天平价来树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利用这个形象,不断开拓市场领域。沃尔玛如此,家乐福、麦德龙、万客隆也是如此。品牌开拓、连锁滚动、资本运营、快速发展,这就是它们成功的经验。为什么它们在各地能够普遍受到欢迎,地方政府甚至不惜各种优惠条件大力引进,地租一减再减,有的地方甚至提出十年免租的政策,其中固然有体制性的原因,不少地方的引资作为考核干部的政策,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品牌这一无形资产所产生的威力。因此,不仅要经营品牌、宣传品牌,还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名企抓名品,以名品促名企,双名互动,促使企业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的不断提高。
 
  品牌促进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品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品牌营造百年辉煌,品牌铸就商海航母。

  ■先做内 后做外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不少本土连锁企业试图到境外发展,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动机虽然好,但条件并不具备,一缺资金,二缺品牌,三缺经验,还缺乏国内扎实的基础,因此,成功的不多,失败的不少。
 
  向外发展是历史的潮流,是必然的趋势,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要走出去或者都能走出去。要做外必须先做内,在国内要有坚实的基础,要有一定规模、一定的知名度,积累较为扎实的管理经验。只有成熟的企业,才能实施向外发展的战略。
 
  异国开店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施本土化战略。零售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针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满足当地消费需要,这是零售业的共同成绩,本土化是它的基本特点。家乐福在华发展比沃尔玛快,肯德基在华经营比麦当劳好,而万客隆较早进入却难以在华拓展,其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土化战略实施的程度。
 
  商品是没有国界的,但零售业是有区域性的。要向外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要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需要。零售业的本土化包括消费观念的本土化、经营方式的本土化、商品结构的本土化和人才的本土化。但这些都取决于根本的一条,即在国内做得是否扎实、形象是否鲜明、管理是否科学、资本是否雄厚。
 
  有了这些,有了基础,本土连锁企业才能大踏步、有信心、有计划地走出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国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27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