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论
1.我们无从统计出流入中国市场的假货真实数量,我们只能判断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和第三方机构给出的评估;
2.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代工身份,和强大的制造业复制能力,让制造仿冒假货成为一种经济现象,甚至成为支撑起一个地方区域的经济基础;
3.在假货流通环节中,中间商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负责把仿冒商品尽量包装成“真品”,并负责提供给不同的电商平台;
4.对于平台而言,对假货的姑息和“不作为”对其自身是有好处的。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虚荣心和不断被磨练出的宽容度,让假货遭遇挑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序·假货是一门学问
记者深度调查文章《暗访电商假货链条:聚美等涉知假售假》再次引爆了关于电商平台假货泛滥的巨大争议。文章发布几个小时后, 聚美优品等平台迅速发布官方声明,表态将对涉假商品进行下架,并为消费者提供无条件退货等补偿性措施。
但值得反思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统计出,到底有多少假货通过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流向了消费者市场。不管统计的维度是一年、一月还是一天,在鱼龙混杂的海量交易数据中,真相早已被淹没。
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细节和产业关键节点所呈现的“欣欣向荣”,来解析到底是怎样的原因让假货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流通——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又因为什么深陷其中。
一、源头:制假者的Made in China
同样是一件印有LV或GUCCI的奢侈品牌箱包,在不同产地,不同渠道,会有截然不同的身价和命运。
在河北等地,有着以生产中低端箱包为主的庞大产业群。我们走访时发现,当地的批发市场中,大量外观精致的手包皮包被以极低的价格挂上柜台,其中一些配有知名品牌的LOGO。
但这些LOGO并没有帮助产品提升价格。当地人只是把国际品牌作为一个噱头,产品还是按照低价销售,在他们看来,这样就不算“造假”,因为“一分钱一分货,我们没有欺骗顾客”。
一位当地的箱包加工厂厂长告诉我们,这里的箱包成本和质量还是无法与广东那边比。“广东那边在一个手包拉链上可以投入15元成本,质量和观感都比我们3元的要好很多……来我们这里订货都奔着低价包,我们也有能力加工高仿甚至精仿的名包,但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