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8个小时新开一家咖啡店 自己与自己竞争

   2014-08-19 企业观察报5370

  星巴克绝不是最懂咖啡的,但它无疑是最会卖咖啡的,它因此而成为目前全球首屈一指的咖啡业霸主。

  不过,在诞生之初,星巴克可是生不逢时:20世纪50年代,速溶咖啡恶劣的味道让美国人民彻底倒了胃口,在其后的长达20年的时间里,咖啡市场一直陷入低迷。

  1971 年,星巴克咖啡店成立。在大多数人看来,用杯子盛装咖啡售卖的方式绝对属于疯狂之举,业界评论人士则预言它即将关门倒闭。

  然而,现在,无论是在有着几百年悠久咖啡历史的国度,还是在20年前对咖啡饮品基本上闻所未闻的国家,星巴克所推出的咖啡店模式所向披靡、势不可当。全球范围内它已经有近12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

  星巴克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在《星巴克:关于咖啡、商业和文化的传奇》一书中,作者泰勒·克拉克试图揭开星巴克无尽魔力背后隐藏着的答案:这家企业并非只是在卖咖啡,它经营的是生活方式,它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理念。

  第三空间

  人们为什么愿意去星巴克?这无疑与星巴克的售卖理念有关。

  在星巴克董事长兼CEO霍华德·舒尔茨看来,与其说星巴克售卖的是咖啡,不如说售卖的是奇妙的"第三空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复苏和婴儿潮使一代人不断反思快餐式生活方式,人们开始寻求家庭以外的另一个场所来放松自己。霍华德·舒尔茨适时地把源于意大利的咖啡吧模式复制到星巴克,营造了一个不同于酒吧的心灵栖息地。

  霍华德·舒尔茨认为,人们与咖啡在情感上是有着纽带相连的。他很早就把握住自己产品中的这种情感力量,而这种情感力量正是星巴克吸引顾客的关键所在,也是黏合顾客的秘诀。

  正如奥地利作家阿尔弗雷德·波尔格所说,咖啡店"就是这样一种去处,人们需要独处,还希望四周能有人陪",你身处人群之中可以享受一种松弛感。只要花上几美元就可以买到一杯饮品,接下来可以在座椅上舒展筋骨,整整消磨四个小时或是安静地读一本书。

  毫无疑问,星巴克满足了人们的多方需要。它环境舒适,又易于打发时间;咖啡价格适中,又比酒精安全健康。人们纷纷涌入,会友交谈,咖啡吧成为彼此间联系情感的纽带。

  同时,星巴克还为上班族提供了一处临时的办公场所,而这类人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4倍之多。吉姆·罗蒙斯克是著名的传媒业新闻博客的站长,他每天都在芝加哥地区的四五家星巴克店里工作。他说:"我要上一杯咖啡,就可以在一家星巴克店里坐上五个小时,而没有人会暗示我需要离开,也没人来找我的麻烦。"

  在美国都市社会学教授雷·奥登伯格所著的《绝好的地方》一书中,他提到,美国需要的是中立、安全的公共聚集场所,而这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他将这一聚集地称作是"第三空间",而家庭和工作场所分别是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他甚至认为这些第三空间应该以饮品为中心。

  深受启发的星巴克,由此找到了博爱的战斗口号,它宣称,星巴克不是一家简单的咖啡企业,而是通过咖啡这种社会黏结剂,为人们提供聚会场所的第三空间。

  现在,星巴克的顾客们已并非因一时兴起才会光顾于此,而是每天必到,有时还是一日多次光顾。据统计,在美国,大多数顾客每周光顾星巴克18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53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