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钵体满盆之时,传统商业跌入了冰点,“双十一”从191亿至350亿的新纪录更加加强了电商的冲击力度,从图书、3C产品到时尚类奢侈品再到住宅、商业……,电商甚至开始打破以往传统的,牢不可破的金融领域,如此迅猛的速度已经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电商大有“可以燎原”之势。
当然传统零售有其立命之本,不会被一夜取代,却在被市场逐渐蚕食。零售业与电商之间水乳交融、互相厮杀,既爱又恨的关系已经成为铁铮铮的事实,不可回避。
而在地产商眼中,也早已将电商冲击、零售业市场恶化问题划到必须正视的范围之内,以前陌生的互联网、新技术对他们而言也已成为抵抗市场淘沙大浪袭来之时的抵御之法。
这几年,国家的出台限购政策,让住宅市场不断紧缩,因此商住一体捆绑出让就成为了淡化土地住宅色彩的有效途径,甚至很多开发商“弃宅从商”,商业地产成为开发商们的必争之地。
据统计,到2013年底,中国仅购物中心累计存量就超过2.6亿平方米。此外,部分城市集中上市众多项目,争夺有限的品牌商户资源。商业地产这块“蛋糕”越来越小,“吃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商业地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压力。
如此情况,传统商业被革命还是自己革命,是一道选择题。如何避免购物中心沦为电商的“试衣间”、如何与电商的生产方式产生更大的差异是商业地产项目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正因为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况,才更要从商业消费的本质上看。消费行为其实是多层次的,并不单纯只是追求价格和便利,因此,消费行为产生的附加值是电商无法给予的。电商消费行为“宅”和“省”两个主要标签,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的社会化属性,削减了情感的体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情感需求的逐步攀升,出现了以时尚、家庭、儿童、艺术等不同主题为定位的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在空间设计、业态布局和品牌选择等方面也都在试图强调个性,突出特色。
购物中心正在从大而全的操作模式往主题化、精细化的方向转变。购物中心业态发展趋势是多元化、主题化、休闲化,一二线城市成熟商圈中的购物中心多以年轻时尚或高档精品主题来操作,而城市新兴商圈或郊区中的购物中心项目则多以生活配套、家庭娱乐的主题来操作,这些趋势可以用一个概念来说明,那就是“购物中心公园化”。
那么,什么是公园化,这是可以展开公众游览、观赏、休憩、科学文化等活动的公共空间,表达了购物中心除了作为购物场所之外,还有愉悦心情,增长见识,参与协作的功能。未来的购物中心不仅仅要停留在装饰装潢设计层面上,更多的是站在商业经营的层面上思考。购物中心公园化的概念正是建立于这个基础之上。
这个概念将从艺术与商业空间的结合、业态互补及功能互补三个方面来说明:
商业空间艺术结合:在服装界有一个概念,“高级定制”,这是时尚的最高境界,需要长久的时间沉淀积累而成,对于购物中心而言,高级定制是趋势。而将“文化艺术”注入“商业地产”,定制具有艺术氛围的体验式购物中心,也是可以迎合未来消费趋势的一种选择。
现在很多购物中心都开始以艺术为出发点,让艺术与商业紧密结合。这是继时尚品牌与艺术家跨界后,又一渐入佳境的时尚趋势。对商场来说,其品牌形象得到提升;对艺术家来说,获得了艺术生存空间;而对市民来说,与艺术的距离更近了。
文化艺术型概念的购物中心,注入“艺术”元素,让艺术氛围融入到商业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大型艺术交流、互动及展示空间,定期举行免费的艺术展览、艺术工作坊、艺术家沙龙等活动,构建了艺术与普通大众互动的桥梁。不仅拉近了艺术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还在“不经意间”引导着商业客流动线,让消费者在艺术发现之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被引导到购物中心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