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位于金融街的华嘉胡同地块以74.6亿元的价格被华融夺得,刷新了北京楼面价格的纪录。
74.6亿元,一槌定音!8月20日,华嘉胡同地块的成交,令北京房地产圈沸腾。业内人士指出,热点地块在今后仍可能表现抢眼,但同时,非热点地块的流标也或将成为趋势。
地王效应难具普遍性
8月20日,位于西城区的华嘉胡同0110-633地块C2商业金融用地、0110-634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经过40分钟,193轮的激烈举牌,华融最终以74.6亿元收入囊中。这一地块的楼面价格已经超越了所有的历史纪录,尽管这项新纪录在很多人眼中看来,对近期萎靡的市场环境,具有“强心针”作用,但业内人士认为其对于市场的直接影响仍然有限。
“这个地块中住宅部分全部回购,商业部分也有条件,很难入市销售,从这个地块本身来看,对市场的直接影响不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更多的是心理及预期的影响。
机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18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为3007.2亿元,仅完成了2013年5242.3亿元的57%。在土地市场降温的情况下,北京、上海都出现了多宗流标地块,再突破2013年的历史高点难度越来越大。住宅地块2014年截至目前总出让1804亿元,虽然楼面价创造新高,但溢价率也在持续下滑。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求地若渴的心态仍然没有变化,但鉴于目前的市场环境,拿地方面只会更加保守。
近期土地流标频发
事实上,在房地产市场整体冷清的背景下,开发商拿地热情并不高,而近期多个地块的流标,便是最好佐证。
继7月末孙河“准地王”宅地项目惨遭流拍后,8月14日,房山区长沟镇FS12-0001-0026等地块(原长沟镇中心区4号地部分地块)其他类多功能及商业金融用地,再次遭遇流标。资料显示,该宗地块建设用地面积达172579平方米,建筑控制总面积为257041平方米,地块起始价为5.1亿元,而截至挂牌竞价截止时间,该宗地块网上报价仍为零,最终因无人报价而流标。
据记者了解,仅在2013年,房山区就出让了规划体量超过300万平方米的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规模位居北京各行政区之首,使得房山区域内住宅库存量、在售量均位居京城“大户”。但今年以来,随着商品房销售遇阻,而房山、大兴等区域先后“以价换量”,导致开发商对此区域地块较为谨慎。
某房企人士就表示,长沟区域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主打旅游地产上有着先决条件,但其交通、配套仍有缺憾,在楼市整体遇冷的大环境下,房企拿地更加务实,这样的地块不受捧并不难理解。
低迷态势短期难反转
多位房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内去库存仍是主要任务,对于拿地仍然持谨慎的态度。一位分析人士对此表示,楼市的持续低迷已逐渐传导至土地市场,从而引起房企拿地策略的变化。
进入8月份的土地市场,也始终持续低温状态。据官方数据统计,8月中上旬北京国土局共推出9宗地块,其中2宗挂牌出让地块底价成交,1宗流拍,5宗招标地块亦基本以底价成交。
8月4日,海淀区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两宗挂牌出让的商业金融性地块,被绿地控股分别以11.3亿、11.01亿元的底价获得,平均楼面价均为1.35万元/平方米左右。通州区运河核心区两宗招标出让的土地成交价分别为6.4亿和10.5亿,楼面均价在1.1万元/平方米左右。紧接着,8月11日,通州区运河核心区通过招标出让方式出让的4宗经营性用地,分别被中联置地联合体和绿地控股联合体获得,成交总价分别为8.4亿、13.57亿和15.1亿以及21.8亿元,楼面价均在1.1万元/平米左右。
企业“手中有粮”,成为近期在土地市场表现不积极的重要原因之一。某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和今年年初较为密集的拿地行为,使得多数房企手中的土地储备较为充沛,因而在土地市场上拿地并不急迫。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未来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利好政策,进入年底,房企拿地可能会更加有心无力。预计未来除少数热门地块外,偏远地段、土地属性复杂的地块成交将会频频遇冷,土地市场低价成交、流拍现象仍将会继续增加。
今年前8月,20大标杆房企合计拿地仅1825.2亿,相比2013年同期的2946.2亿,减少了1121亿,同比减少幅度高达38%。
8月截至18日,20大标杆房企拿地95.3亿,其中最多的是万达。
20大标杆房企购置土地单月额度连续多月锐减,今年4-6月连续3个月不足2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