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2013国际文化大都市排行榜”上,上海位列第14位。纽约、伦敦、北京和巴黎分列前四。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在文化方面同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与辐射力。然而,在这个带着海纳百川标签的城市——上海,被列为法定保护的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的比例却比较低。
就在8月初的上海2040战略专题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应当对上海进行整体的遗产空间进行梳理,进一步推动上海的城市文化。在对城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浦东滨江遥遥领先,率先发力。
石库门的困境
同济大学卢永毅教授追溯了上海不同时代的城市文化风貌的标志性景观,提出了石库门里弄在近代上海的独特价值,展现的是一种生存智慧和空间智慧,塑造了富于包容性的街区生活。但她也强调,石库门正面临着不断被拆除的困扰。
文化保护,浦东领先
在上海,除了石库门,还有其他建筑也能代表城市文化。上海交大建筑学系副教授陆邵明认为,黄浦江畔码头不仅是上海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缩影,也是海派文化于都市生活图景的独特语言、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上海,因港而兴,因水而生。
“蓝烟囱码头”——现在的民生码头
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预计到2014年底,耗资10亿对民生码头进行改建,打造成上海黄浦江沿岸中心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