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West Quay购物中心

   2006-11-15 3290
The oracle之后,Hammerson物业开发集团在英国又一成功开发案West Quay购物中心于2000年秋季闪亮登场,成为英国购物中心产业2001年的新话题,如Westbrook文中提及英国购物中心发展趋势时也带上本开发案的代表性。
  她的开业像一颗闪亮的巨星坐落于南安普敦市商店街-Above Bar南端,74,500平方公尺明亮的白色量体带来了商业繁荣的新空间、新生气。英国目前大型购物中心开发案与市镇商业中心的结合是被鼓励的,是促进市镇繁荣发展的有效政策之一;The 0racle的开发以正面来说,已成功地为Reading带来繁荣,与三、四年前一到周日即一片寂静的 Town Center相比,Reading的城市位阶已不可同日而语了。West Quay对南安普敦而言,相信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促进效果,以下简述West Quay的商场设计及与南安普敦暨原有繁荣街道的互动关系。
  West Quay的基本资料如下:
  南安普敦市为英国南海岸线的港埠城市,主要商业繁荣街道为Above Bar,主要商家包括:Boots、WH Smith、Woolworths、BhS等;现有的购物中心有1960年的East Street、1980年代的Bargate及1990年 Marlands(48个店家)购物中心等,规模皆属中小型;另有一家Debenhama百货公司介于West Quay与EaSt Street之间。依英国著名顾问公司Management Horizon Europe Ltd.所做的英国城市零售空间评比:南安普敦市原有的评比在全国第27位,在加入West Quay的营业面积后评比升为第12位,紧追爱丁堡(Edinburgh)、卡尔地夫(Cardiff)及布里斯多(Bristol)之后,零售绩效影响力立即提升至全国首都城市的地位。
  在商业空间方面,West Quay也带来新的语汇;原有Above Bar的街景单调平淡,一幢幢盒形、设计已失流行的建筑物,伸展在建筑线的两侧,尽失商业环境应有的活力与动感。West Quay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也在AbOVe Bar的街道上,内缩建筑线约十公尺。让出的空间以锥型的白色斗蓬搭起高挑大方的缓冲区。白色、蓝色的海港标准色应用在商场LOG0及活动旗帜上。进入商场后,约数十公尺的长廊, 30家店面一引领着消费群进入商场主体。另一出入口Arundel Circus是一个开放表演空间,也是交通运输工具的枢纽区,也就是搭乘大众工具或免费接驳车的消费者利用的动线;向地面下挖的人工地盘,向上发展层次内缩的立面,与主力商店Marks&Spencer的主体结合,开放予Waterstons连锁书店(接近国内诚品书店的格调)一个单独出入口,如磁铁般地吸引客流往设计的出入口游动。变化的曲线使Above Bar的南端有了一个精采的落脚点。
  在开发过程中,开发业主在与地方政府沟通时,绝不以商场开发单位自称,取而以地区共荣者的角色与各个单位协调。Hammerson公司对地方的回馈方式,对国内也许颇有新意,以下举二个例子说明:1998年在进行工程地基开挖时,H公司赞助考古钻勘研究基地土质,50位考古学者与南安普敦市议会考古委员会共同发现了中世纪的淤积物,证实了冰河时期南安普敦市地面是低于水平面的及曾在该地区存在过的生物研究等等,并发表研究结果。
  另一项反馈与南安普敦市之间的互动关系,值得一提的是West Quay2000专案--这是一项提供当地居民职能训练,以供商场开幕后人才招募的主要来源。承办单位包括:Hammerson,Southampton City Council,Employment Service 及 Southampton City College 。在预计开幕前一个月,接送各社区有兴趣接受职训居民的接驳车--West Quay 2000 Bus,穿梭在上课地点与各社区之间;待职居民接受当地学校老师讲解零售服务从业人员的须知、态度及相关专业知识,开发业者建立待职人员的资历,供进驻厂商招募人员时使用。这个成效非常显著,不但帮助了当地居民的待业,解决了当地政府的就业问题,也节省了承租户的人员训练成本,是一项非常实际的回馈方案。开业之后,当时接送居民上下课劳苦功高的West Quay 2000 Bus,则成为人力资源招募活动广告车,不定期地停驳在各社区,需要求职的居民可以上车登记,留下资料卡;而厂商需要求才时,也登车寻找适合人选或留下资料,继续为West Quay与各社区做人力资源的动力巴士。
  都市空间是一直要求被改善的,一个人群所得成长,渴望进步的都市:西方社会如柏林、东方社会如北京,各项设施的兴建、进步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零售商业空间是都市空间中最活泼、最期待被改善的环境,反观台湾的主要城市:台北、台中、高雄,空间改善缓慢;以所得面相对零售空间品质的比较,马尼拉、吉隆坡、曼谷等城市的购物中心物业发展着实领先台湾各市镇至少十年。我们的消费者所拥有的所得能力,没有相对品质的零售商业空间是个事实,购物中心业者有义务领着我们的承租户、协力厂商将我们的零售商业空间走向舒适、高品质,服务于光临商场的消费群。
  回到本文的宗旨--案例讨论,所谈及的不管是The 0racle或是West Quay,都是台湾地区都市型开发案值得参考的个案;台湾目前最明显的例子可说是位于台北市东区的微风广场(Breeze Center)及高雄市三多商圈的FE21大远百。特别是前者,总体而言,微风广场不但是建筑设计量体大小、与现行商店繁荣街道的唇齿关系都与前述二例极为相似;但仔细分析,在大安路或复兴南路沿街面零售成熟度的沿展性则有待成长,且市民大道(Civil Avenue Express Road)这条车流快速且大的主要东西向道路,使得南北两侧物业呈阴阳面发展的走势。以商圈共荣的角度,消费者的步行流向,如何跨越这条目前发展像是“楚河汉界”的市民大道,达到购物中心与现行商圈共存共荣的理想,这样的商业消长生态有待时间来学习转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2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