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都没什么人气,逛商场的人都能数得过来,这生意难做了!”9月12日,成都市锦江区近6万平方米的阳光新业广场十分冷清,一位经营品牌服装的商户向记者抱怨说。当日,记者在走访成都多处购物中心后发现,除成都春熙路附近商场人流量较大以外,更多商场呈现出与阳光新业相同的“惨淡”景象,部分商场还出现了商户退市的情况。有关人士对此指出,这都是前几年“追赶”扩建购物中心导致的结果。
2013年,成都以106.6万平方米的新建购物中心面积位居全球榜首,然而在电商袭掠和百货转型的背景下,成都购物中心的快速开发并没有带来良好的零售市场业绩。2014年1月至5月,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3亿元,增速仅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消费承载力增长缓慢。同时,零售市场还面临局部过剩、过度竞争等问题。
“大部分购物中心无论开业时多高调,通常在短短几个月后便门庭冷落,陷入客流量小、消费力不足的困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成都的购物卖场一直重复上演着这样的剧本。
据统计,目前成都购物中心空置率为16.2%,不仅高于其他二线城市10.5%的平均水平,而且近三倍于6%的空置警戒线。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今年成都在建的购物中心面积达320万平方米,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上海的330万平方米,其规模是世界购物胜地巴黎在建购物中心面积的20余倍。
对这一现状,有业内人士则称,这是成都购物中心长期不足后的“追赶”,还并不能表明成都购物中心存在数量过剩的问题。据介绍,2005年前成都购物中心寥寥,近两年才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目前成都建成的城市综合体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成都人口约为1500万,相当于每人城市综合体商业面积拥有量为1平方米,仍低于1.2平方米的国际标准。
“成都作为二线城市,人均年收入不足3万元,怎么能用国际标准来衡量?”成都现有购物中心面积已经超过正常体量成为更多专业人士的共识。世邦魏理仕华西区研究部副董事彭芳琪表示,成都能否在短期内消化那么多购物中心,这肯定还要打一个问号。
“购物中心只有依靠定位精准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表示,成功建设一个购物中心需具备选址的眼力、资金的实力、整合商家的能力和培育商圈的耐力,才能聚集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