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淘宝合作卖房,“腾百万”跨界O2O,搜房转型去媒体化,乐居上市,房金所P2P尝试……地产行业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与一个行业紧密相连——互联网,从去年10月开始,跨界触网已经成为房企的标配,有媒体用“跟风”来形容这一波互联网风潮,那么,房企的触网真的是“跟风”么? 笔者认为,地产触网有以下几大诱因:
一、13亿平待售房逼房企转型。楼市的“黄金”时代已成为过去,现阶段营销为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为13亿平方米,这么大的销售压力,不变革就会死!因此,房企利用互联网在营销上的天然优势卖房,去化存量,是个必然之举。
二、80%以上购房者年龄在40岁以下。购房人群年轻化已经成大势所趋,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17%的购房者年龄在20-29岁之间,60%的购房者年龄在30-39岁之间;而在长沙武汉等二三线城市,这两个数据则分别为33%和45%。去除地域差异,购房人群年轻化都是个不争的事实。而这类人群与互联网用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高度重合,也是房企最或缺的一点。
三、超九成购房者为自住需求。在当前政策背景下,投资性购房的需求已基本被挤压,自住房成为购房者的首选,也就是所谓的“刚需”用户,这类购房者在消费行为中更加谨慎,会根据自身情况综合比较,更加精打细算,网络信息的透明公正确保了购房者的利益,更受欢迎,世联们当初联手抵制搜房也正是惧怕用户会将购房体验完全转移到网上,抢了自己饭碗。
市场环境的巨变催生出了新的营销模式,之前有人说,站在互联网的暴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笔者一直不认同这句话,风停的时候,飞得越高摔得越惨,房企要做蜘蛛人,给自己注入网络的基因,无论何时都立于不败之地。
以下是笔者的几条建议。
说人话。地产营销的语言笔者一直不敢苟同,盲目追求创意,正常人根本看不懂什么意思。根据哈弗商业评论的研究,当广告内容有争议时,43%的用户会放弃阅读,用户的这一反应完全背离了营销人用出位博眼球的初衷!因此,在有限的广告位上,用简单易接受的语言介绍清楚楼盘的概况足矣,切忌盲目出奇。
接地气。有楼盘直接在未完工马路边上孤零零的立几个大牌,关键是那地方根本没人去,立牌子给鸟看么!
“商业地产一年营销费用是几十亿,大多投到报纸、电视、现场活动等传统营销方式上了,到达率不够,效果也不好。现在农民工都有手机了,新媒体营销应该成为我们的方法。明年开始,我们可否试试,把传统媒体的推广费用砍掉一半用于互联网营销,没准效果会更好。”以上来自王健林在内部会议上的讲话。
事实上,就在不久之前,万达已经开始了在移动营销领域的尝试。中秋节前夕,哈尔滨万达就与移动广告平台——点媒合作,推出一个“秋赏月圆八重好礼”的活动,通过点媒的大数据分析和六维定向技术实现了目标用户的精准投放,覆盖了180万哈尔滨用户;其次,结合中秋热点引发用户的广泛关注,有超过3万用户点击观看了广告的详细内容;而利用微信微博有奖转发的机制,又成功利用自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多次传播;最终,以“手机代金券”形式的优惠措施促成了用户的到店消费。形成了完整的AISA(Attention-Interest- Share-Action)的“关注-兴趣-分享-行动”的用户转化链条。
更精准。美国总统奥巴马利依据选民的微博,分析选民的喜好;旅游中介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规划线路提高盈利……大数据已经无孔不入的今天,地产人要学会合理利用数据保证更精准的营销效果,前面提到的点媒就能通过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数据管理平台分析得出,用户的哪些行为会暴露自己的购买需求,从而找到这些用户,大力推送楼盘信息,可以说,一次精准的营销,比一千个CALL客电话更有效。
更整合。现在地产人都在学互联网,有人说马佳佳马云马化腾代表了互联网,事实上互联网没有icon,这是一场聪明人的竞赛。把马佳佳的营销手段马化腾的微信平台和马云的电商战略整合到一起才叫互联网思维!地产黄金年代已经过去,在现今的市场形势下,唯有把地产营销的市场调研、项目定位、营销组织、活动策划和信息推广整合起来,节约代理商中间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营销开支,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房多多的O2O、搜房的地产平台以及点媒的整合移动营销,都是不错的尝试。
传统的“金九银十”已经到来,留给开发商的时间不多了,与其等死,不如拥抱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