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香港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铜锣湾时代广场,二百万平方尺的写字楼及商场出租率平均在九成五以上,投资商“九龙仓”每年从这里收到的租金收入高达到逾八、九亿港元。可观的收益来自时代广场概念的成功演绎,来自其至今人们仍摸不着北的创意。
铜锣湾时代广场的消费总体上偏高,是有钱人消费的地方,但对于消费能力一般的市民大众来说,同样有大的吸引力。这是一个集吃、购、娱乐、消遣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地方,对于女人来说,它代表的是新潮,是最新的时装,最亮丽的化妆品和最舒适的悠转场所。这里人气甚旺,每到周末,地面通往二楼那几道长长的扶手电梯就站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时代广场曾被列为香港十大旅游景点之一,该地位保持至今。
伴随着时代广场概念的走俏,以出租写字楼、销售高档货品及作为民众文化活动主要场所之一为特色的“时代广场”,已在世界各国落地生根。目前纽约、台北、中国内地的广州、佛山、杭州等地都建有时代广场。不过,并非所有时代广场的经营,都如香港那么成功,一些投资商甚至纳闷:为什么“依样画葫芦”,经营绩效却有天壤之别?
其实,时代广场的成功,有迹可循。归结之有两道制胜招数:一曰“名气”,二曰“顾客的追随效应”。铜锣湾时代广场的名气,来自两方面:首先,它的租户本身就是世界有名的公司,特别是零售商,是有实力的商家。翻阅投资商“九龙仓”的年报可以发现,时代广场基本上以写字楼和商场两种形式对半租出,租户有AT&T、可囗可乐、和路迪士尼、摩托罗拉、Bally、百老汇、迪士尼专卖店、丰泽电器、连卡佛、马莎百货等,可谓名气本身就在城中;同时时代广场最大的本事还在于利用明星效应加重名气,吸引媒体、市民的视点,添加其一流消费场所的含金量。譬如,去年十二月,电影《无间道》在时代广场首映,片中影帝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等皆盛装出席。在香港,明星到哪里,哪里就火起来。当晚,时代广场UA戏院二十多平方米的大堂,就挤满了市民。记者的追逐,观众的围观,时代广场就在其中进行着“名气”的出色演绎。
“名气”固然重要,但还不是吃饭的本钱。名气一旦与众多买家的追随捆绑在一起,才能给商业上带来效益。铜锣湾时代广场在制造名气的同时,就竭尽所能,将名气与市民的追随感捆绑到一起。譬如,每年举行的除夕夜“苹果倒数”迎新活动,就是时代广场“旺场”的一招,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年,成为香港除夕狂欢代表性场景。每次活动举行时,警方都要出动大批人马封路、警戒,而参加的民众在五万左右。整个时代广场附近马路被围得水泄不通,商城当然是坐收渔利。
时代广场为了吸引民众追随,刻意举办众多市民参与的活动,一些已超出了营商的范畴,但是,正是这些,入地无痕地影响着顾客。广场不时免费举办儿童学习教育心理讲座、创作经验讲座等,就让家长乖乖带着子女同来。
这是一种营商思维,巧妙之处是在别人往往无法做到的一面上尽情发挥,这无异于武林上的封喉一剑。一些地方的时代广场办得并不成功,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问题出在“知其貌而不知其神”上。对于商家来说,如果你无法形成名气与追随效应,并时时刻刻将此两者巧妙地捆绑到一起,维系特色,则最好放弃经营时代广场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