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哥 1969年生,广州人 励红百货现任店长,经营励红百货十多年,带领老伙计们开拓货源,挖到了很多几近脱销的国货,在百货店萧条的大环境下,逆市扩张成功开了第一家分店。
时光是一件让人玩味的东西。有些东西在时光的流逝中褪色,有些东西却在时光的流逝中焕发光芒。
“东有胜利,西有励红”,有八十年辉煌历史的广州老百货——励红百货,选定了九月九日这个寓意“长长久久”的黄道吉日,嫁进了“西关”。本来,偌大一个城市,小店的分合再平常不过,可老店的重生却让人感受到时光的眷顾。
回首往昔,广州城的老宝贝们,不是随着拆迁夷为平地,就是在追惜的声浪中慢慢式微;不是在老人唏嘘的讲述中驶入博物馆,就是在媒体的挽歌中淡出人们的视野。
如果说在高速发展的城市空间中居然能原汁原味保留并且再添新枝的,大浪淘沙中就只剩下励红了。于是,我们走近励红百货现任店长郑文彪(彪哥),看看这位掌门人与励红共进的人生,探探老广在这时光抽屉中流淌的情感。
9月9日开张 “80后”拿着微信来淘国货
说起九月九日,许多人会告诉你这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而对于彪哥来说,这是他的励红百货开枝散叶的大喜日子。和许多新人希望白头到老一样,彪哥特意挑选这天,希望在他手上的励红能长长久久。
没有时尚的花篮,也没有隆重的剪彩,只是在门口贴了几张写着“新张大吉”字样的红纸,励红百货多宝路分店就开门做起了生意。对于“低调”的开张,彪哥是充满自信的,“街坊心目中的老品牌,宣传不需要促销,靠的是口碑。”
走进励红百货,就像是走进了时光隧道。 “励红百货”的4个大字,不像附近的商店白底黑字的喷墨打印;而是在有机玻璃上雕刻而成,再加一层包边,非常立体。
百货一切还保留着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样子:顶上没有空调,只有吊扇嘀悠嘀悠地转,两排玻璃柜台一字排开,顾客在玻璃台之外叫喊,售货员在玻璃柜台里面拿货。每次完成交易,店员就会在旁边的算盘上拨弄几颗珠子记账。
在玻璃柜里挤满了各种让80后、90后看了都感觉自己太“out”的老宝贝:可以论斤卖的散装花露水,当水枪玩的大笨象冲凉液;印有大红喜字的子孙桶,各种穿针引线的必备“神器”……
走近护肤品专柜,几乎全是超市没得卖的“国货”品牌:海鸥、蜂花、郁美净、百雀羚、六神等。潘婷和飘柔已经算是最“潮流”的货品了,但是他们基本没机会当“花魁”,倒更像是陪嫁的丫头,默不作声地屈居一隅。
说到顾客,励红九成都是头顶银丝的老人家,他们可以准确地说出所要的牌子和货物,是真正的“铁杆粉丝”;但有意思的是,新店开张又火了一阵,竟也吸引了不少80后“国货粉”蜂拥而至。
戴墨镜、穿迪士尼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阿丽拿着近日炒得很红的国货微信,来跟店员周姨说,“我想要上海女人、友谊面脂、还有猪鬃毛牙刷……”周姨可以熟练地挑出上海女人面霜,但是对猪鬃毛牙刷就只能说抱歉了,“因为厂家断货,这个产品已经有一阵子没得卖了”。
此时的阿丽有些失望,但仍为淘得“上海女人”高兴:“小时候阿妈就给我抹这种,涂到手上,隔了几天还会感觉它润润的;但是现在的产品,因为甘油成分很少,很快就干了。”
阿丽清楚地记得,“上海女人”的包装换了,以前两个摇着的扇子的女人很古典,现在可能更新潮了一些,但是盒子还是很经典,味道也很熟悉。
对于很多小年轻来说,励红就好像“叮当”百宝袋里的“时光门”一样,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和过去的世界“握手言欢”。
历史沉钩 当年的“励红”旺到要排长龙
中山六路41号的励红百货里,30平方米的小地方,人流如织、货如轮转。在一堆满头银丝的老顾客当中,绿色Tshirt、牛仔裤的,梳着一头“剌剌令”的黑发的彪哥格外年轻。我们的采访在从店尾一个仅供一人通过的小角落里进行。
“励红还老过我很多。” 彪哥一张嘴,就露出那排白得发亮的牙齿。他今年45岁,自小就帮衬励红。他说,励红在新中国解放之前是资本家开的,和许多老字号一样也有一个“祥”字结尾的名字,大宝号为“永生祥”。
1956年,店铺收归国有之后,它便命名为“国营励红百货”,“以前改名很流行用红字,励红也是这样得名的。”彪哥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重新装修, 励红成为股份制的商铺,“国营”两个字也自此去掉了。
在彪哥的记忆里,当年的励红,旺到排长龙。当时广州最出名的大百货有南方大厦、新大新,而励红是广州遍地的中型百货之一。“整个铺面有现在三个门面那么长,很阔气。”他比划着“针棉、搪瓷、护肤品等,应有尽有。”
在计划经济时代,买肥皂、买雪花膏、买布料,什么都要用“票”。老一辈人节俭,票都省着用,可一个月不用光下个月就没效了。所以一到月底,大家就会去励红购物。这时候,一条长龙就从店铺里延伸到中六的街边,非常壮观。“给票买货,大家伙买东西就好像玩扑克派牌一样。”店铺鼎盛之际有32名员工,一排玻璃柜要站4个售货员才够人手,外设1名柜长,人丁很兴旺。
以前国货店都是公家的,所以每间国货店都配有一辆进货小货车,火爆的时候,励红的货常常“当日进、当日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邓丽君的老歌,许多店员天刚亮时开铺,晚上忙到打烊才回家,过着忙碌但却怡然自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