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胜:各位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简单讲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上海便利店发展的现状,总结一句话“日子不好过”。
在一次上海便利店连锁协会的例会上,聚集了上海各家便利店公司,大家感言遇到的困难是一样的。一个是房租,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近期内下降的趋势几乎没有看到。尽管现在杭州放开了限购,上海人又到杭州来买房子了,但是对零售业者来说,一定要去租赁一些商铺,发展自己的经营。我了解到,上海便利店行业里面,做得好的便利店企业现在都做不下去了,因为业主要不断地涨房租,特别是业绩做得越好,房租增幅就越大,而且整个租赁期越来越短。
我十年前开店和房东可以谈5-8年租赁期,现在大部分都只能谈1-2年,最多3年,而且有的还有租赁费不断递增的合约,这些都是大家面临的难题。
第二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涨,赚钱的速度跟不上成本上涨的速度。
这是政府逼着我们往前推,有种把我们往死路里推的感觉。对良友来说,从经营成本上而言,费用支出里面70%都是人力成本。
对于良友来说有一个非常大的资产,就是我们的商业店铺的资产。原来计划经济时期有很多油店和米店,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商铺。全国各地在粮食体制改革以后,这些店铺很多都划归到地方民企,上海良友保留了下来,我们300多家直营店,近乎200家都是自己的商铺。
这是我们良友最大的优势,但是带来比较大的劣势,就是这些合同制员工给我带来的人员成本比较高。
我们企业是100%的国企,所以人力成本我们必须要自己承担。我们已经到了盈利和亏损的临界点。我们有很多的外派劳务工,但政府要求在两年之内企业将外派劳务工降到10%,外派劳务工只允许占整个用工体制的10%。小城镇员工必须是合同制接轨,交四金,那么对于经营者、企业来说这个成本是不断往上翻的。而且最低上岗线还是不含四金的,是以员工到手多少工资来考核的,这样企业的压力非常大。
我了解到,上海各家便利店公司都在不断地转型。良友原来纯粹500多家都是便利店,从前年我们开始开折扣店。或许各位到上海会看到良友有两个品牌,一个是“良友”;还有一个品牌是“粮和油”,目前这类店开了16家店,到8月底将开到20家店,每个区域准备开1-2家店,以折扣店形式。上海折扣店也不少,有迪亚天天、乐购、五缘,面积比便利店稍微大一点,上海的光明便利也在转型做折扣店,引进一些生鲜的产品,开始卖肉食,还考虑引进一些蔬菜,他们都在不断转型,寻求一些新的突破。
我希望通过这些转型来提高我们的生存率,提高整个业态生存下去的能力。便利店在上海这样一个世界性超大型城市里面,比超市卖场的日子会好过一点,现在一些超市卖场都在做资产并购。但照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不知道明年生存下来的便利店还会有多少。
现在便利店转型有一条出路就是走O2O之路,发挥点多面广的行业优势。
上海良友从今年开始和京东合作。3月17日京东在北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京东意在拓展本地生活圈,他在全国范围内找了十家便利店公司,我们上海良友是其中一家。整个网点规模约为1万多家店。他希望打造一个京东平台上的基于便利店合作的本地生活圈,给消费者带来更加方便的生活方式,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