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莱斯&杜本尼建筑师事务所(Rice and Daubney),史帝文生&泰纳建筑 师事务所(Stephenson and Turner)
开发商:伊波荷·嘉登·柏黑德(澳洲)不动产公司(Ipoh Garden Berhad(Aust)Pry Ltd)以及雪梨市议会
商场类型:独门精品店型购物中心,将原有市场建筑进行重新整修
基地面积:1公顷
开发容纳量:零售空间:13,200平方公尺,由231家独门精品店、以及餐厅共同组成
停车空间:700个立体停车场设在紧邻的街道地下层
诚如波士顿的法尼尔厅与伦敦的柯芬园一般,雪梨的维多利亚皇后大厦原来兴建的目的,主要是作为生产市场使用。旧市场为钢架结构,以拜占庭与仿罗马风格的维多利亚式样来组合砂岩与花岗石,砌出该建物的整体外观,该建筑物完全占据一条长而窄的都市街廓(130公尺×90公尺),其坚实的建物量体,从街道层往上算起共有四层楼,在建筑物的顶层,罩上了好几个黄铜圆顶,分别配置在街廓的二端与中央。当该建筑物于1898年开幕之际,市立市场配置在地下室的双层楼层中,有四座以水力作为动力运送马与手推车的货梯,同时上面还有好几层出租的店面与房间,可作为艺术家的工作室、贸易商的住宿空间、以及其他使用。该建筑物由本市的建筑师-乔治·麦克瑞(George McRae)所设计,它有一条中央廊道的室内空间,贯穿整栋建筑物的全长以及整栋楼的高度,这一条中央走廊上,有拼花的瓷砖地板、石柱、拱门、以及精致的彩色玻璃窗,上面又加盖了玻璃的圆拱屋顶,成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后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室内空间之一。这一条长廊空间,虽然并未列名在葛斯特(Geist)对十九世纪拱廊空间所作的研究之中,但是,它却是这种建筑类型发展的巅峰之作,在规模上,可以媲美位于曼哥尼(Mengoni)在米兰所设计的维乡里奥·以马内利二世拱廊商场(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Ⅱ)的主要拱廊空间。不过,本市的几个市场只在那里开设到1910年为止,当市场被迁移之后,整栋建筑物的商业潜能,完全被摧毁殆尽。由于其距离几条主要的购物大街与百货公司,又不够近,因此,涩筑物被用来作为各种杂七杂八的空间使用,例如:办公室、藏书空间、以及会议室等等,长达七十年之久。在这一段期间,室内空间被破坏,那一条拱廊空间,完全被塞满了东西。
整个1970年代,市议会试图为这一栋建筑物,找出另一种可行的用途,该用途必须可以拯救这一栋建筑物的命运,并将之还原成原来的模样,但是,以它的规模尺度以及远离市中心的程度,实在令人裹足不前。为了解决与市中心有一段距离的开发难题,市议会提出将维多利亚皇后大厦地下层,与附近街道地下连通的可能性,该地下连通计画,往南连接到市政厅地下火车站周围几条既有的行人地下购物街,往北连通到一家紧临的百货公司的低层楼面,而这家百货公司的另一端尽头,则以一条地下购物街,与市中心主要的商店之一,通互相连。此外,市议会还附带提出一项优惠,将资助这些连通结构物的兴建造价,市议会于1979年试图寻找将维多利亚皇后大厦更新为一个零售购物中心计画的投标者。
然而,获选的招标厂商,却没有提出一个未来的策略,以克服维多利亚皇后大厦区位上的缺陷。这个地下连通的想法,必须伴随著如何将这一条位在基地某一侧街道下方、贯串其他空间之地下街二侧的零售空间,以象徵性的租金租出去,同时,必须在这条地下街的下方,兴建一个复层式的立体停车场。本案原本只打算容纳250部汽车,但是最后却增加到700辆停车位,外加上一个汽车卸货平台,以及商店的装卸货点,这一项规划才终于大量吸引以汽车为交通工具的购物者,愿意到市中心来逛逛。
为了改造这一栋具悠久历史的结构体,设计师们所面对之各种类型的难题,与任何一个将老屋更新为新商业用途的计画,大同小异,但是,这项作业的规模,以及他们所处理的这一栋建筑物的重要性不仅是一栋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物,而且是本市的一个重要地标,再再都验证了这些问题的难度,并使他们特别难找到成功的解决之道。他们原本已经答应尽可能忠实地将这一栋建筑物的原貌还原,然而,却不得不与『想要兴建一座可行的、投资报酬率高、安全的现代购物中心』所需的条件,有所妥协,但是,这一栋1898年兴建,原本作为市场使用之建筑物的原有功能,还是很难面面兼顾,因此,最后所形成的结果,大部分全靠最后如何处理的手法,然而,在处理的手法中,这二个最主要的、通常也是相互矛盾的目标,还是必须达成协调。
此外还要考虑到这一个开发计画实行的可行性,比方说,原有的建筑物具有一项最根本的缺点,即是可出租产生营收的净空间除以建筑总楼地板面积的比率,超乎寻常的低。该比率为50%以下,远远低于85%(85%左右被认为是一
个可以持续经营的现代购物中心,其可租空间应有的有效空间比率)。因此在某个程度上,这一条连接维多利亚皇后大厦与邻近几块都市街廓的新地下通道,二侧排满了许多商店单元,将有利于提高有效空间比率的数值,然而,还必须
使本建筑物所有的楼面空间,都尽可能地发挥其所有的营收效益,才能使这个商场存活下去。一开始,该建筑物地面以上三层主要楼面的高度,并不被认为可以被政变成为购物楼面使用,因为在澳洲,与英国的情况一样,购物族比较排斥多楼层式的购物环境。因此,在过去最顶层的楼面,自然被当成商场的办公空间使用,但是,由于本案基地深度不足,所以必须将走廊的空间,也纳入作为办公区域使用,将办公室的室内隔间墙,移到外面,架在建筑物的中央空间,同时改变原中央空间的特性。然而,因为目前这个规划构想,决定试著将顶楼楼层也改造为购物楼面,该想法使得本建筑物一定要加入一个衔接整体空间的垂直动线系统,使其具足够的吸引力,可以克服商场被立体区隔的障碍。
该商场设置了七座电梯,其中二座为货梯、五座为客梯,客梯中有二座保留了原有使用的传统厢式电梯,不过,如何刺激消费者往上面的楼层移动,一般认为其关键在于,将电扶梯配置在显而易见的位置,本案提供了14部电扶梯,以怂恿购物者的逛街活动,可以沿著整条长长的中央空间,一直逛下去,同时上下逛遍五个主要的商场楼层。电扶梯可能算是难度最高的一种新的元素,如何使它与旧有建物的设计产生协调性,本案处理得相当地成功:电扶梯腾空架在中央天井里,而廊道的扶手栅栏视线可穿透,如此一来,将电扶梯所造成的视觉阻隔减至最小,因此,它们得以清楚地呈现出其虽然不属于旧建筑物的一部分,但是又不至于与它
格格不入的特性。
在优先考量了如何创造一条成功的人行购物动线的课题之后,重新利用历史性建筑物作为商业使用的过程中,最严格、要求最多的几个方面,就是关于紧急逃生与浓烟控制、空调系统、以及店面单元所需的其他服务设施方面,如何找到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法。再一次,本建筑物必须另外再加进一大堆新的元素,尽可能地将它们隐藏在既有的结构体当中。
原来的建筑物有三条主要动线与服务核,沿著整条建筑物的长向设置,同时,整个框架结构的柱距间隔之间,每一个店面的面宽为5公尺宽、店面深度通常为10公尺深,而这个格子状的架构,最适合本购物中心打算设置的独门精品店使用。为了使这个购物中心成功,一个最重要的改善措施是,如何提升三个服务核的服务品质,此举是绝对必要的,尽管在最后完成的建筑物中,这一点很少被人家注意到。沿著每一个服务核的周围设置,设有四段新的服务楼梯,以服务各小店单元,同时,特别将空调风管从屋顶的空调室拉下来,衔接到每一个楼层,提供每一间小店空调的水平向风管接管。新的防火避难梯,在每一个服务核都必须设置,以便将逃生避难距离缩短至规定标准以下,虽然最后还是有一点点大于既有的法令规定(本商场符合的标准乃是与消防局协商后放宽的标准,尽管与法令规定应提供一个完整的排烟室之条文相抵触)。防火区划,将整栋建筑物的剖面,区划为二个部分,较低区域的区划,包括地下室、中间的几层购物街楼层,以功率高的强力抽气管,将浓烟抽出去,这些排烟管就塞在上层悬挑出来之走廊的下方;而位于顶层的区划范围,则利用位在玻璃圆筒状屋顶下方的永久性排烟口(开口位在屋脊处),将烟排出。
本栋建筑物之公共区域最后的完成面材与室内装潢,是一个混合了重新修复(即使不太可能)、或复制再现原始建物的元素、以及呼应整个空间脉络,所设计的新构件。栏杆扶手、地板瓷砖、引入自然光具放射状花纹的圆窗、黄铜屋
顶、石梯、以及螺旋状铸铁楼梯,都是修复或仿制过去旧有的元素。建筑外观的石作部分,则进行大量的修复与复旧工作,再适时地运用现代的技术,例如:环氧基填缝剂与磨碎的粗面岩,来修复外墙的布柔粗面岩(Bowral trachyte,
即是花岗岩)柱子,利用GRC(强化玻璃纤维混凝土)灌模子,来仿制沿著外部圆顶周围一圈、粗壮的砂岩栏杆,同时也以GRC来仿制地面层室内空间的柱子及柱头。
新的空间特色也包括商店正立面,由本购物中心的建筑师群所设计,与原建筑物设计的元素,结合为一,并提供四种替选造型,可供承租商家做不同的选择。悬挂的招牌有三种花样,也是经过设计的,就吊挂在悬挑出来的走廊楼板的下方。公共区域的人工照明系统,以300件特别制作的室内家具为主,灯具的设计,模仿原有煤气灯的外型,但是,里面采用卤素灯泡,使空间色彩更加鲜丽,同时相当省能。此外,本栋建筑物长条形中央空间引进之自然光所照到的几个楼层,在将原有乔治王朝风格圆拱顶的络网玻璃(内加金属丝网的强化玻璃)换成透明玻璃之后,使光线所照到的面积又增加了不少;而透明玻璃也使得视线可以看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