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百集团55年发展历程回顾:从包头百货到包百商圈

   2014-10-24 包头日报10460

  编者按

  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集财力、物力建设和发展起来一大批国有企业,仅“一五”期间,就建设了156个重点项目。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它们支撑起新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在包头,同样有这样一批企业,他们与包头这个城市共成长、共发展,在工业、商业、制造业等领域,支撑起包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共同见证了塞外钢城的文明进步。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见证随着共和国成长的包头企业。

  从最初的昆都仑区百货大楼,到之后的包头百货大楼,再到当今的包百集团,乃至形成了代表包头商业的包百商圈;从成立之初的保障供给,到“引领消费、享受生活”。包百,作为包头的老字号商业企业,从1959年成立到现在,55年间,不仅铸造了“包百”这一金字招牌,更是树立了包头商业形象,挺起了包头商业的脊梁。

  ● 她,是包头的骄傲

  1959年,伴随着包钢的建设,包头新城区的商业开始起步,昆都仑区百货大楼1957年开始筹建,1959年1月竣工开业,是一个主要经营百货零售业务的中型商场,是当时包头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场。在计划经济时代,她承载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任,是当时市民购物的首选地。

  虽然总投资仅有33.5万元,是一个不起眼的二层圈楼,营业面积仅3600平方米,然而,包百对于包头,特别是包头的商业而言,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她使包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商业旗帜,开启了包头商业的繁荣与发展,加速包头由皮毛集散地向现代商业都市的转变。

  她为那个日常生活用品紧缺的年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供给,为当时的市场繁荣、社会稳定、支援包钢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 她,在抉择中生存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包百,这艘处在市场最前沿的包头商业巨轮,也面临着转型。

  1984年,包百进行了第一次改扩建。由国家、自治区、包头市三级政府投资380万元,在原址改造建设成6900平方米的商业大楼。并改名为包头市百货大楼。这不仅仅是一次商业形态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标志着包头最大的商业企业由过去的保障供给走向市场,满足老百姓日益丰富的物质需求。在当时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节点时期,包百提出了“三多一少”的经营理念,即“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少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包百人明显感觉到,原有的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8年后的1992年,包百再一次进行改扩建,成立了招商市场,即在东附楼建成了当时迎合人们消费理念的“跳蚤”市场。“到包百买东西可以讨价还价”,这对包头人是“新鲜事”,它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包头首家成规模、成建制的招商市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104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