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产业中国:华夏幸福打造创新驱动力

   2014-10-30 新闻稿在线4480

  今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河南时指出,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在新一届领导人第一次以“新常态”描述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后,外界对于“新常态”讨论热烈,何谓“新”,又何谓“常态”?

  经济数据表明,在经历改革开放30余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后,处在“换挡期”的中国经济未来很可能长期处于中速发展阶段。这种转变,实质是由中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态势决定的。

  从历史上看,改革开放对于市场的释放给予了中国产业爆发式生长的土壤和环境,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层级逐渐提升。这个过程中,无论中央的顶层设计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基于不同地区的产业基础和实际情况,找出创新的发展路径、生产方式以及商业模式为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动力。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创造出来的经济成果实质上是市场作用下创新带来的产业在量变和质变上的体现。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之路就是一条坎坷的创新之路。

  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产业不得不也必须要面对着新一轮的创新重塑了。被动来讲,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力成本等约束作用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传统依赖资源红利、环境红利和人口红利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企业成本逐年升高,亟待探索附加值和经济效率更高层级的产业和新形态的商业模式。

  主动来看,从宏观视角观察,中国整体尚处在工业化社会。不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新经济发展范式已经深刻颠覆了传统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资源的定义被重新界定,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依赖于自然资源、区位、劳动力的传统产业比重正被依靠信息、科技和资本的更高层级的产业所压缩。这使得无论区域还是区域所在的企业都迎来了难得的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比如河北固安,本世纪初还是毗邻北京的传统农业县,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欠发达地区。新的历史条件使得固安在明确城市定位后以市场化的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招商,并依托全球科技成果、资本和技术实现产业层级的跨越式提升,这在本世纪以前很难想象。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依托创新来带动产业升级,应该是中国许多区域可以借鉴的。

  产业的升级要靠企业。具体到企业层面而言,创新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在实现的路径上,却很值得讨论。事实上,没有企业不想创新,只是创新面临资金、技术、理念障碍使得在统工业化中国成本有些高昂。

  不过,目前来看,这些障碍正逐渐消退。市场条件下,国内出现越来越多服务于产业孵化平台的企业。比如华夏幸福基业,一方面作为桥梁,将全球的科技成果、资本、商业模式引入国内市场,帮助国内企业消化一部分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搭建平台,在产业园区通过资本干预带动产业的集聚和升级。这使得一些中小企业能化解在发展初期的瓶颈,紧密衔接市场,也帮助大型企业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建立完整的产业结构链。基于中国企业在创新路径上的市场需求,未来也会有更多产业服务型企业。

  当然,无论对于生产性企业还是服务性企业,也无论对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基于创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也回归到了前文所述的问题,所谓“新常态”,从产业角度而言,新在创新和升级,“常态”代表了周期。在新的历史周期下,人们期待着一个创新驱动的产业中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44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