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加速在中国酒店行业的投资,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外资投资中国酒店业,有的是通过收购或入股中国本土酒店,有的是外国的酒店业扩大其在华的投资,并增加门店。
目前,全球八大酒店管理“巨擘”旗下的奢华酒店品牌已经遍布中国,屹立在各大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五星级酒店+超甲写字楼”正在成为高端城市综合体的“标配”,而依托周到的酒店服务提升物业价值,已然成为商业地产行业的“潜规则”。
同时,以如家、华住和7天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抢滩大众经济市场,近几年来疯狂扩张。
中国酒店业高速增长引来大量资本逐利。
今年9月,可持续性奢华度假村酒店集团Soneva集团与中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赛领国际发展投资基金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双方约定赛领国际投资基金将向Soneva投资逾3亿元,用以支持Soneva度假村在马尔代夫的总体发展与扩容。
签约1个月后,Soneva集团首席执行官Sonu Shivdasani来到上海,考察中国酒店市场潜在商机。他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与赛领国际投资基金的合作关系,将极大加速我们的拓展规划。对我们而言,进军中国市场已经在时间表上,相信他们也会在资本方面助我们一臂之力。”
另外,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开始收购内地酒店的国际投行和基金不在少数,除了中东私慕基金外,德银和大摩也在其列。摩根士丹利已将目光投向北京房地产企业50强之一的鹏欣集团未来3-5年酒店业发展计划。上述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来自欧美的5家海外基金也将来北京考察酒店物业,预计可投入资金达百亿美元。
究竟该如何在中国酒店业的腥风血雨中突围而出?外资似乎各自打着“小算盘”。
行业潜力巨大
“中国作为增长迅速的经济体,不论个人旅游,还是商务旅行的数量都在不断提升中,这为国际品牌酒店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美利亚酒店集团首席执行官Gabriel Escarrer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休闲旅游、尤其是度假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酒店市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据中国旅游协会预测,到2025年,中国酒店业规模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酒店房间数量届时可能达610万间。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认为,酒店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酒店业主不要盲目拔高酒店建造标准,不一定需要引进国外知名管理品牌。国际高端需求下降很快,而国内旅游呈现较高速度的增长,经济型酒店依然保持较高的出租率,应该多发展大众旅游的产品。
这和美利亚酒店集团首席执行官Gabriel Escarrer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描述中国酒店业现状是供大于求,因为一二线城市的高端酒店已经趋于饱和。但他认为,随着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酒店业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面临下行风险的情况下,“中端酒店”更能契合市场需求。
“在分析中国市场时,发展二三线旅游城市中高端酒店是主要目标。”他进一步补充说,“中国旅游市场不仅指的是国内旅游城市,更涵盖中国庞大的游客数量。对我们而言,中国国内城市数量有限,可消化酒店数量有限。我们在欧洲、拉丁美洲都拥有大量中高端酒店,所以培育中国客户品牌认知度,开拓出境游游客市场才是重点。”
他表示,鉴于集团经营的酒店涵盖范围广,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未来集团在中国的发展不会仅仅局限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而会同时在二三线城市设立适应当地需求的酒店。比如,近日,由美利亚全权运营管理的“奢华都市度假村”已经落户中国西安市中心。
由于欧洲及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目前亚洲成为奢华酒店及度假村发展的热门地区。与此同时,不少豪华酒店集团亚洲区的决策者更将中国视为重中之重。
Soneva集团首席执行官Sonu Shivdasani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内部积聚的巨大潜力使中国成为发展奢华酒店业的热门地区。他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世界上38%的游客来自中国。但是很遗憾,酒店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3%的入住客户来自中国。“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我们集团在中国的知名度还太低。”Sonu Shivdasani补充说。
根据史密斯旅游研究机构的调查,全球458家奢华酒店品牌中253家在亚太地区进行酒店在建工程或是规划建设项目,其中在华项目占亚太总项目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