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地产畸变:贡献超七成税收 旅游收入不足2%

   2014-11-12 每日经济新闻7440

  在海南蜿蜒美丽的海岸线上,一个又一个海湾被开发复制。与三亚只有一山之隔的陵水正是其中之一。海南省陵水县自被列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以后,这个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滨海贫困县的房价和GDP就蹭蹭上蹿。2013年,陵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23.4亿元,在海南省排名第三,仅次于海口和三亚。这样的崛起速度,放在整个海南都十分耀眼。

  近期,记者在陵水走访调查发现,陵水沿海的土地已经被地产商悉数开发,20多家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集中在这条57.5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沿海位置已经很难找到可以再开发的土地,陵水经济遇到依靠房地产拉动难以为继的挑战。与此同时,陵水经过旅游地产“大跃进”之后,以地产带动旅游的希望似乎落空。如何带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让陵水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陵水正在寻找答案。

  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滨海贫困县陵水十年蜕变的故事,在海南人眼中并不陌生。

  10多年前,这里大部分地区曾是广袤的农田,当地人多以农业、出海捕鱼维生。2012年,陵水如愿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并从2011年开始连续4年发 “全民红包”。陵水用10年时间上演了“山鸡变凤凰”,2013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23.4亿元,位居海南省第三。

  不过,不同于财政收入和房地产疾速前行,陵水的旅游收入并未因旅游地产而获得预期中的发展。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海南全省旅游总收入428.56亿元,其中陵水县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比不到全省的2%。

  “山鸡变凤凰”地产贡献超七成税收

  陵水的土地是从2008年热起来的。到2009年,在全县GDP增长13.5%的情况下,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5.3%,达到3.8亿元,连续两年增幅居海南省第一,其中土地收益功不可没。

  2011年,陵水县被列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2012年,陵水如愿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2013年陵水全县生产总值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4亿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增长14%。

  现在,有“珍珠海岸”之称的陵水已经成为一个由海湾建筑组成的城市,热带雨林、蓝色海湾和阳光沙滩环绕四周。陵水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陵水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包括“三湾两岛”,即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猴岛、分界洲岛。记者在现场走访了解到,目前这些自然资源优越的海湾已经被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开发商瓜分完毕。目前共有20多家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集中在陵水57.5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沿海的土地都已被围墙圈成工地,驻扎了建筑工和车辆。

  陵水用10年时间上演了“山鸡变凤凰”,去年财政收入在海南省排名第三位,仅次于海口和三亚,这样的崛起速度放在整个海南省都十分耀眼。

  “陵水县九成以上财政收入来自房地产,政府对其他产业的重视度有限”,陵水县政府一位人员赵月记者透露,2007年以后,陵水县把三个主要的海湾资源交给地产商开发,国际旅游岛的政策红利,最受益的是房地产。

  陵水繁荣背后靠的是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卖地收入拉动的县级财政。记者查询到的数据显示,2013年,陵水房地产总投资225.1亿元,房地产销售额达123.3亿元。由此带来的房地产税收占陵水地方财政收入的75%,土地成交51宗,位列海南省第三名。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的建筑业也成为税收收入的主要增长点。据统计,第二产业完成33271万元,增长34.4%,占全县税收收入总额的近15%,带动税收收入增长2.2个百分点。

  国际旅游岛战略的本质,是寄望于将一个工业、农业都处于初级阶段,拥有3.4万平方公里、860万人口的海岛区域,通过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实现现代化和富民梦想。但现实与理想有较大偏差,陵水这种短期内利用土地财政快速“致富”的策略在整个海南岛被快速复制,从海口到三亚的东海岸云集了数十个巨大的旅游地产项目,每一个都能拉动GDP和地方财政明显增长,其他县市也希望复制“陵水经验”迅速脱贫。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对记者表示,“卖地财政”的策略本身没有问题,但在与地产商共同推动旅游的过程中,政府还应扮演产业规划、重大项目推广、建立制度、维持秩序等角色。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4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