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龙湖人事调整:强化地方公司 蓄力第二轮扩张

   2014-12-19 壹地产5910

  12月15日,龙湖地产(相关干货)发布公告,宣布周德康、冯劲义辞任集团董事及投资委员会委员。

  据龙湖内部消息,两人也将一并辞在集团担任的职能板块负责人职务,并离开龙湖。资料显示,周德康先生现任龙湖集团副总裁,研发及成本部总经理。冯劲义现任龙湖集团副总裁,运营及投资发展部总经理。

  相应的职能板块负责人空缺将由两位原中海旧将担纲,原中建股份首席信息官兼办公厅主任颜建国将接替原周德康的位置,担任龙湖副总裁,并统管工程研发及成本控制部门。而原中海投资部总经理徐爱国将任龙湖投资部总经理。

  在房地产业内,中海以“利润王”著称,而创下其他房企难以企及的利润率的根本,则在于其高度职业化的经理人团队,以及对各项成本几乎是严苛的控制。

  想学中海的房企很多,但若论与中海气质最为接近的房企,则恐怕非龙湖莫属。而从龙湖高层的人员变化及近几年市场动作来看,龙湖在过去几年一直是向中海式精细化管理转型最为坚决的地产商。而在2013年提出“强地区,精集团”的战略,并新入南京、广州等重要城市之后,初显“强地区”功效之后,龙湖的“精集团”策略也随着这次高层变更而浮出水面。

  楼市竞争格局的加剧已让规则逐渐发生了变化,龙湖的选择似乎是——做实专业化,用细节胜出。

  职业化基因

  龙湖企业特质中与中海类似的基因,恐怕从2005年便播下了种子。彼时的龙湖还是一家仅限于重庆发展的类家族式企业。但却开始筹谋上市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这一战略也在当时被确定下来,当时刚加入龙湖担任首席人力资源官的房晟陶在这一路线的制定中极为关键。

  而中海恰是业内最早启动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企业,虽然龙湖职业经理人策略的制定过程中是否也参照了中海模式不得而知,但在人力资源制度上,龙湖从计划扩张的那一开始就摆在和中海同等高度的位置。

  而在2009年上市前后,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也多次面对投资者表达过要向中海学习的态度。不过那时候,龙湖人提及万科、绿城等企业的频次更高,中海在龙湖的学习清单里并没有太高的位置。

  改变可能发生在2010年,有原龙湖的员工称,对中海“全面了解、选择借鉴”的口号正是在这一年在内部被提及,中海在龙湖管理层眼中的地位就此高于其他房企。

  事实也是如此,在各项管理指标上,龙湖已经成为品牌房企中最接近中海的企业。明源地产研究院曾在2014年4月,各房企发布完2013年报数据后发表一篇署名钟洪涛的文章,对龙湖和中海进行全面解剖。

  在中海标签利润王领域,尽管在2013年度出现毛利率较大幅度下滑,但龙湖却仍是过去五年中(2009年-2013年)毛利率保持与中海相差无几的不多的几家房企之一。

  更关键的是龙湖创造利润的途径与中海有类似之处,相当一部分是依靠成本控制赢得的。过去五年中,龙湖是唯一一家费效比控制曾超越中海的房企。根据明源的数据,在2010年,也即龙湖提出“全面了解、选择借鉴”的那年,龙湖的三费费用率(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费用占比销售额数据)曾低至2.48%的低点,胜过中海的3.54%。而部分地产企业甚至仅营销费用率就超过了4%。

  此外,在财务风险的控制方面,龙湖、中海也一向以稳健著称。从2009年至2013年,中海、龙湖在扣除预收账款之后的资产负债率均在40%上下,相差无几,低于绝大多数以住宅销售为主业的同行。

  此外,相近的发展战略(注重一二线城市近城区地段发展),相对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及注重应届毕业生培养的人力资源体系都让龙湖与中海越看越像。

  两者能形成强烈鲜明对比的地方,恐怕只有在产品推广策略上,龙湖的高调温情与中海内敛务实的差别了。

  初始基因的类似造就两家企业诸多类似的特点。而这也最终为龙湖引入中海人才提供了便利。

  作为最早走上职业化之路的房企,中海不仅一直是各家房企学习的榜样,也是行业内的人才高地。诸多房企挖角的第一目标,就是中海人。早年万科便肆无忌惮地玩过一把“海盗计划”,近年来包括碧桂园、佳兆业等房企也没少从中海捞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59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