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万达商业地产终于迎来了香港上市。王健林携夫人林宁、儿子王思聪、万达高管,和卢志强、马蔚华、董明珠、曹国伟等诸多嘉宾齐聚香港,鸣锣开市。尽管谁都没穿红色服饰,但最后股价仍然报红。发行价48.00港元,收盘价46.75港元,跌幅2.6%,最高只涨了2毛钱,最低下探至43.8港元。
应该说,万达的上市开局有点让人失望,继之前的募资规模不断缩水,最终开盘也没能迎来“开门绿”(香港是绿色代表股价上升),轰轰烈烈的IPO之旅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没有做成首富也好,未超越阿里也好,究其原因,还是出在万达和王健林自己身上。王健林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万达的房地产龙头地位,而在当前地产股疲软的境况下,能达到今天的市值已经不错了。
王健林在给投资人讲述公司的时候,还是在提110个城市,159座万达广场,1470万平方米持有物业,仍然用这样一套“房地产思维”去和投资人打交道,白费了马云和他的打赌。或许王健林的心里看不上“虚无缥缈”的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要描述的不仅仅是交易,更是在交易背后的这么多“剁手党”——每年1.5万亿的交易量背后那近5亿的客户才是阿里真正的价值。如果今天万达能转变思路,不谈物业规模、商场数量、资产价值,而谈通过旗下的商业、写字楼、住宅、文旅项目拥有了多少客户,能将这些客户用什么样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如何不断地基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去发掘客户,引导和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才能体现出万达今天的真正价值。如今王健林还在回复记者“任何商业模式都不存在天花板”,就大错特错了。问题的核心并不是万达商业是否存在天花板,而是用怎样的新模式去打破或提升原有模式,冲破笼罩在头上的天花板,这才是真正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王健林过于关注手中的资产,却没有关心客户群体,思维还停留在“重产品,轻客户”的典型房地产企业思维,这完全不符合运营型商业的未来趋势。如果万达今天给投资人介绍一套中国最大的客户管理系统和最完善的O2O体系,把围绕着运营型商业的客户群体牢牢掌握在手上,还能不断地复制提升,那今天的万达上市就绝不是跌2.6%了。
当然,王总今天的年纪要完全接受这些理念的确有困难。就像他感谢的人一样,他感谢了马蔚华、卢志强这些老哥们,却不感谢年轻十岁的马云,不感谢天天为他贡献价值的客户。与其如此,还不如让王思聪上,说不定天天微博微信并有大量电商体验的王思聪能够带领万达创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