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个周末,成都人都被震惊了:12月12日,春熙路附近大堵车;12月20日、21日两天,南二环科华路大堵车,交警很忙。究其原因,这两次堵车居然都因“王府井”而起,一个是因成都王府井百货商场大促销,一个是因王府井科华店搞促销。
12月12日,成都王府井百货创造了2.14亿元的西南地区单店单日销售新高;12月20日、21日两天,王府井科华店销量冲高,实现1.26亿元,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6.03%。“双十二”不是电商网购狂欢节吗?那么多人不守着网络抢,而是人挤人地去商场买,掀起“实体商场大战电商”的成都大戏,令诸多对实体商业忧心忡忡的行业观察人士振奋不已。
据王府井管理人员透露,本轮活动王府井与品牌共同送券近1亿元,当是西南地区商场力度最大的一次优惠活动;媒体宣传推广投放200多万元,也是成都王府井全年单次活动推广中的最大手笔。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面向传统媒体投放广告,王府井还实施了多渠道整合资源的社会化营销,成功与四川日报微信公众号“报花探店”合作。
“‘双十二’的活动没有多少利润,主要是追求效果和影响力,进一步奠定我们的江湖地位。”王府井负责人这句被很多媒体报道的话,其实值得琢磨。字面上看本次活动,是从赚取丰厚利润到赚取海量口碑的变化,从常规推广到社会化活动导向的营销调整,从利润导向到行业地位导向的价值追求—反观这几年严重冲击实体商业的电商,何尝不是这样的运作轨迹?此次活动的成功运作,可以看作是一次实体商场“老大哥”屈身向电商“小弟”学习的典型案例。
成都王府井干得不错,也并非孤案。今年伊藤洋华堂在新开温江店的基础上,成都店销售量是去年的105%;12月23日又宣布首次进军四川二级市场,签约眉山市开设新店。12月20日,成都来福士广场开启“疯狂8小时”活动,营业额超千万元,客流超过10万,分别较去年12月同一活动上涨超过20%。诸如此类的案例很多,表明实体商场正在冲出电商的重重包围,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来赢得顾客。
站在更广视角看问题,在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期,实体商场也只能主动通过适应“新常态”,才能获取全新竞争力和生命力。
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能否对新常态有准确把握,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能否有清醒的认识,决定着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乃至一家企业能否把握住转型升级的方向问题。新常态这一词组中“常”字不可忽视,“常”意味着相对稳定,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实体商业企业适应整体经济转入新常态,意味着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持续发生诸多重大转变,不仅只在于主动控速、被动降速的增速问题,还在于告别“躺着挣钱”的传统粗放增长模式。
适应中国社会的新常态。走向“清明”,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这两年,反腐、反会员卡、反红包礼金……实体商业企业已有诸多体会。从中央的决心、实施力度、成效,以及全社会人心所向看,任何企业和决策者都不能视反腐为“一阵风”,不要再抱侥幸心理。企业应该从战略上、从文化上传导一种正确的基本价值判断:告别扭曲的发展方式,也是自身校正经营轨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机。
适应中国消费的新常态。长久以来,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消费拉动最短板,但潜力也最大。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倡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等。会上有句话很新鲜,“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总体而言,衣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传统家用设备支出比重下降,而智能手机、高档个性化电器等新兴耐用消费品,以及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从满足消费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出发,提供更契合自身优势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在稳住阵脚中调整营销手法,实体商场必然会在电商围困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新常态”这一“大逻辑”,最终必然能对消费者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百年企业负责。
适应“新常态”,变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