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上周五宣布,将把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两家公司的地产及非地产业务划分开,重新组建长江和记实业及长江实业地产两家新公司。新的长和及长地均在开曼群岛注册。消息传出,旋即有市场人士断言,李嘉诚不仅撤资中国内地,还将撤出香港。而李嘉诚却再三申明,如此安排与撤资无关,只是为了方便做生意。
由于开曼群岛的公司法较香港简便,有利于公司收购合并、股本重组以及融资贷款等财务安排,令公司营运更为灵活;加上开曼群岛的税种只有进口税与工商登记税等几种,相当于在当地注册的公司可合法避税。
长和持有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所有港口、电讯、零售、基建、能源等非房地产业务,而长地则持有两个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包括在香港、内地及海外的相关业务。重新组建两个新公司,不仅利于两个集团在生意场上巩固已有的阵地,还大利于李氏资本更灵活方便地寻找新商业机会和开拓新的行业,使之进退自如。
长地将有1700万平方英尺的出租物业,有面积约1.7亿平方英尺可供发展的土地储备,包括约1.58亿平方英尺位于内地的土地储备以及在香港的约800万平方英尺。因此,李嘉诚所说“不是撤资”,并非虚言,还是可信的。我们也很难相信,以内地和香港的商业机会尤其拿地赚钱的机会,“超人”李嘉诚会捂紧钱袋一走了之?
当然,李嘉诚这次拆分重组也有其年事已高及家庭的原因。不过,无论怎么说,李嘉诚的这次拆分重组,毕竟有转移重心的意味。或者更为精确一点说,作为市场顶级投资人的李嘉诚,可以说是极少数最早感觉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人。他已明白,中国内地和香港不会再有从前那样的暴发机会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李嘉诚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把握,华人世界无人能及。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李嘉诚在内地房地产价格升至顶峰时毅然撤离,以后内地楼市在调整中渐渐陷入了低谷。他前两年进军欧洲特别是英国市场,将英国很多公共事业领域资产纳入囊中。据报,投资总额超过300亿英镑的长实集团已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在基建方面,长江集团为英国四分之一人口提供配气服务,旗下的英国电网掌控了英国30%的电力供应;去年收购的英国水务公司,为超过7%的英国人口提供饮用水,对英国的经济与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难怪英国媒体不无夸张地称,李嘉诚几乎已“买下了英国”。事实证明,“李超人”实际上抄了欧洲资产的底。
如今李嘉诚的长和与长地虽仍在香港上市,但在战略上对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已取守势,而对全球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则取攻势。这样的格局之变,对于李嘉诚的跨国公司来说是很正常的。
李嘉诚所以对内地市场、香港市场取守势,依笔者之见,不见得他以为人民币或人民币资产将会暴跌。现在没有任何根据判断人民币或人民币资产将会暴跌,虽然不少人看出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可能有总体走弱的迹象,但更大的可能则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即使没有全部放开,其波动幅度也会比现在更大。那样,不管人民币走弱还是暴跌,对于精明的投资人而言都是绝好的机会。就凭这一点,李嘉诚就不会撤离内地或香港。
但是,李嘉诚在内地市场中的获取垄断利润的机会正在消失,却是不争的事实。过去几十年间,李嘉诚在内地市场取得大量房地产投资机会和港口码头投资机会以及之后的惊人盈利,很多与内地市场的不规范以及行业的垄断有关,随着内地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这样的机会当然越来越少乃至消失了。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余年,搭上了特快列车的李嘉诚财团与此同步神速发展,节节壮大。而当中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而还未达到新的彼岸之时,发展速度必然放缓,对追求最大利润的投资人而言,新的商业机会不会很多,也不会很大。所以,李嘉诚会重新考虑其投资战略,却不会放弃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商业阵地。这样的安排看来已得到市场的认可。周一港股开盘,李嘉诚旗下两上市公司股价均大涨。
李嘉诚到底是李嘉诚。只是,对李超人的老谋深算,国内各宏观调控层、企业高管、中小投资者能学到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