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转身“包租公”遇难题:租售并举还需克服什么?

   2015-01-14 经济观察网9590

  前不久,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宣布退休,而他的“好基友”潘石屹则仍还需继续奋斗。对SOHO中国(相关干货)来说,到2017年完成,租金年收入超过40亿元的目标,着实任重道远。

  2014年上半年,SOHO中国47.5亿元的营业收入中,仅有3.45%来自租金收入。而2013年营业额为146.21亿元,其中投资物业的租金收入仅2.79亿元,占比也仅为1.9%。2012年租金收入为1.57亿元,仅占161.43亿元营业额的0.98%。

  虽然早在2012年,潘石屹高调宣布SOHO中国转型“开发-持有”新模式,但目前来看,支撑SOHO中国业绩的,仍然是销售物业。实际上,对于SOHO中国的转型,不少人观察人士心存疑虑,担忧其既存在资金压力,亦面临着管理经验不足、人才缺乏、政策风险、业绩波动幅度较大等问题。

  转身“包租公”

  2012年8月,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宣布SOHO中国从“开发-销售”转型“开发-持有”,公司将告别散售,持有物业。并表示,2015年公司的盈利将主要来源于租金收入,到2017年,租金年收入将超过40亿元。

  对此,市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散售模式难以为继。房产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分离,利益诉求不统一,难以形成品牌和市场合力;开发商在某种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物业增值收益,因此难以持续。此外,政府对商业地产自持比重的硬性要求、优质地皮减少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潘石屹或许有其自身考量。从2009年到2011年,SOHO中国的毛利率连续3年下跌,分别为52%、51%、48%。且2011年限购限贷政策推广到全国,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一调再调。而2011年从一月份开始,一系列的紧缩政策相继出台,限购限价政策从一线城市推行到全国四十多个城市;年内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最直接的影响是,资金来源也因此受限。

  或者SOHO中国2011年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及分析”所提供的数据的叙述看起来更为直接:2011年公司营业额为136.8亿元,这在SOHO中国历史上不算太差,但和2010年的238亿元相比,下降了42.52%。而2011年的毛利约为人民币27.31亿元,较2010年约92.57亿元的毛利下降了71%,2011年的毛利率约为48%。2011年的除税前溢利亦下降约21%,“除税前溢利的减少,主要源于本期间毛利的减少”。

  但同时,SOHO中国在这份年报中称,2011年公司权益股东所占纯利约为38.92亿元,较2010年的纯利约36.36亿元,约增加2.56亿元。公司称,“主要是由于本期间投资物业增多导致物业评估增值大量增加。除去投资物业的评估增值,核心纯利为人民币14.22亿元。”2011年核心纯利润率约为25%,亦较年核心纯利润率19%有所提高。

  一方面,销售物业毛利在下降;另一方面,租金上涨带来的出租物业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渐显现出来。潘石屹也承认,做出SOHO中国转型的决定,包括考虑了多项因素,其中,写字楼和商业物业租金的快速上涨是重要原因之一。

  更有专家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高周转、高溢价的运营模式需要转为精耕细作,租金模式有助于房地产商获得稳定持续的现金流,受经济波动影响较销售模式要小。

  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朱凌波认为,通过自持解决后期管理的瓶颈,使物业实现更大升值,成为商业地产的终极发展目标。

  租售并举:资金是个老大难

  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内地开发商在香港上市,采取租售并举模式的房地产企业越来越多。早在SOHO中国之前,富力地产和保利地产等公司已开始尝试转型。保利集团曾表示,公司计划未来开发物业中,30%为自己持有,70%用于出售。

  而从其SOHO中国上市地香港来看,老牌上市地产公司大多也走的是从销售到租售并举的路线。且房地产开发商自持物业,往往都是优质资产,能够为公司提供较为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5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