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收购第三方支付龙头企业快钱的交易细节终于为外界所知晓。
近日,王健林在公司年会上称,去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约合20亿元)的价格,获得快钱68.7%的股权。去年12月26日,万达和快钱联合在北京宣布了战略控股的信息。
金融是王健林在未来打算下重注的一个方向。对于快钱,他也寄予厚望,表示万达集团要为快钱的发展提供支持,不仅万达电商用快钱支付,万达广场商家也要用。他称,快钱2015年的收入要达到29亿元。
万达联姻快钱的逻辑是什么,未来两者的互联网金融会怎么做?对此,上证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快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关国光。
联姻基础:产业数据
支付只是基础,叠加之上的服务才是金山,但如何叠加服务,如何实现流量的有效变现?对此,关国光坦言,“如何把叠加的这部分内容进行有效导流、变现,是快钱在此前一段时间中,努力寻找的。”他表示,这实际上成为快钱寻找外部合作,包括股权合作的重要原因。
他坦言,在外界看来,不应该是万达来与快钱达成该合作,而应该是BAT中的一家,但是,“BAT的落地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线上的流量到线下变现,到目前没有非常成功的模式,因为线下有非常独特的特点。”
他透露,在与万达前期接触过程中,快钱发现万达已经与传统的商业地产非常不一样。“首先,万达已经在体验性消费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并且这些商场就是一个巨大的免费流量入口,而BAT要想实现在移动端的流量变现非常昂贵。
“去年万达整个板块集合起来,大约有16亿人次的流量,预计未来几年能达到30亿到50亿人次。这个流量入口和支付的衔接在什么地方?他们的线下付款就是最大的流量入口。”他说。
“万达在过去这些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比如广场里设置了很多WIFI,从而能对客户在广场内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消费行为习惯进行分析,这些数据与支付在未来的融合想想空间是巨大的。”关国光说。
但为何要把控股权给转让掉?关国光认为,这是基于快速抓住产业机会的考虑。“我们希望在大量的场景融合情况下,快速地聚集规模,并同时去覆盖外部。”他说,如果不进行这样的股权合作,则很难抓住这个机会。
不过,一位知情人士则认为,对于万达这样的收购者而言,要么不进行收购,要么则要取得控股权。“这跟投资者的个性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