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量一线房企进驻烟台,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14年仅市中心区就有烟台大悦城、烟台万达广场等多个综合体开门营业。但就各大综合体购物、餐饮结构而言,普遍呈现餐饮一头热的现状。
综合体流行“主题餐厅热”
“烟台首家无餐具的手抓饭,甩开膀子吃地道海鲜。”近日,头戴俏皮红色螃蟹帽、身穿黑白相间海魂衫的店员,在万达广场3楼招揽顾客。
在去年开业的烟台万达广场和烟台大悦城两座城市综合体中,别具特色的主题餐厅比比皆是,特色的装修、精致的菜品、周到的服务获得烟台消费者青睐,餐厅外常常坐满了排队等餐的顾客。
“主题餐厅赋予了餐饮新概念,营销的是一种主题文化。”鲁东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俞祖华认为,主题餐厅更加注重主题文化的深度开发,以其所倡导的文化氛围让顾客“亲临”世界一端,重温某段历史,了解一种文化风趣。
主题餐厅的出现,也被视为服务业顺应市场消费需求的主动转型。“人的需求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主题餐厅的走热,与人们的多种需求有关。”俞祖华说,“人们要求被尊重,要求一个高大上的社交氛围,要求一个高雅的社会认同,当然也包括饮食本身更环保,更安全,更特色。故而,主题餐厅不是简单提供一餐的场所,而应承载更多现代人更高层次的需求。”
百货受电商冲击大
与热闹红火的餐饮相比,百货业虽与其同居一个“屋檐”下,境遇却大不相同,看得多买得少,逛得多试的少。
以万达广场为例,百货主要集中在一楼和二楼,在记者走访的一个小时中,一楼主打服装尚有些许顾客,整个二楼放眼望去门庭冷落,很多店面只有店员,出现几对客户,也都是带着孩子去同在二层的游乐园。
记者随机走进一家服装店,店员告诉记者,他们属于b类店,每年的销售收入要低于a类店,“我们刚开业两个月左右,销售情况很一般,很多顾客都是奔着三楼的餐饮去的。万达的位置与振华一街之隔,许多老客户尤其是高端人群依然习惯去振华购物。”
在鲁东大学商学院院长孟祥华看来,这是互联网技术和交通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促使社会组织扁平化,顾客与生产企业间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信息更加对称,物流更加便捷,价格大大降低,交易方式呈现电子化,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网购。”
“传统百货大楼式的店铺销售模式将越来越步履维艰,只有变成具有线下体验、展示、电子订货功能以及休闲娱乐功能的休闲体才是出路。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商业模式。”孟祥华说。
综合体“现象”背后的问题
与万达广场和大悦城这些刚进入烟台市场的新项目相比,落户烟台近十余年的百盛更具有代表性。
据公开报道,烟台百盛餐饮娱乐与百货业态的营业收入占比已由4:6变成5:5,这意味着仅占一层楼的餐饮娱乐业,与占四层百货业态,在营业收入上“平分秋色”。
实际上,不仅是烟台,综合体“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已屡见不鲜。业内曾有关于购物中心业态经营的“黄金比例”,即购物、餐饮、娱乐分别为“52:18:30”,但这一结构正在被不断打破,餐饮娱乐比重呈现不断提升的势头。
孟祥华认为,之所以有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不可否认电商的发展的确对实体店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也与城市休闲公共服务设施短缺不无关系。“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朋友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购物可以通过电商解决,但综合体也承载了休闲功能,便自然成为人们聚会的一种重要选择。在城市短暂外出休闲的公共设施短缺的情况下,综合体变成‘小吃城’折射出城市休闲公共服务设施短缺、人们短暂外出休闲方式单一的问题。”
孟祥华认为,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休闲理念也深入人心,“若将休闲时间投放在吃饭、喝茶、唱歌上,不免也有些浅薄,阅读也应该成为居民休闲的主流。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加大财政的投资力度,虽不能一蹴而就,却也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城市的发展与规划也应顺势而为。政府不仅可以引导传统百货转型增强城市休闲能力,也可以借助综合体的力量完善休闲功能,这是一个互利互赢的过程。”孟祥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