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的上海,冬天的气息更明显,寒风飕飕,小雨淅淅沥沥。除了过往的车辆,即便是下午一天中最暖和之时,走在上海宝山区高境镇的几条大马路上,都很难看见到成群结队的人影。
惟一的例外,或许还是在恒高路江和杨南路附近一处即将开售的房地产楼盘。售楼大厅的门外,早就站了几位保安来回转悠、想要“赚点外快”的房地产中介,路的两旁,也停了不少车。售楼大厅内,有十几位或要了解楼盘信息,或坐在座椅上休息的潜在购房者。
“我们现在还没正式开售。但快了,1月31日,就可以过来认筹了。”以为记者要买房,这处楼盘的售楼人员介绍,“现在预计要到2016年10月才能交房,这期间,你可能需要过渡一下,在附近租一间房。”
这处楼盘就是港股上市公司恒盛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恒盛地产”)目前在上海在售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楼盘之一。对于购房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关心楼盘的品质、交房时间和周边交通状况。但对于关注恒盛地产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要通过这几个月的销售数据判断,恒盛地产到底是不是一家值得投资的企业。
然而,就现状看,恒盛地产的情况似乎不太乐观。因为,就在近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下称“标准普尔”)宣布,将恒盛地产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由“B-”下调至“CCC”,展望为负面,并将恒盛地产的优先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债务评级由“CCC”下调至“CCC-”。
据媒体报道,标准普尔恒盛地产主分析师叶翱行在电话会议中介绍,标普的评级等级中,“CCC”评级主要是针对未来12个月之内将有违约情形的发债人定义的,“如这些公司没有任何正面发展,其将会面临一些流动性困境或是需通过一些低价交易来应付偿还债款”。
叶翱行还介绍,“CCC+”主要针对没有短期困境,但中长期可持续性受质疑的公司;“CCC-”是指公司可能在6个月内违约。
事实上,过去几年时间中,“债务”一直是伴随恒盛地产的词汇,且今年显得更严重。因为,就恒盛地产截至2014年上半年的数据看,2.213亿元的亏损额,可能不是小数目。同时,除了一线城市,在南京、长春等二、三线城市的销售中,恒盛地产屡现负面消息。
截至发稿,《国际金融报》记者始终未能联系上恒盛地产的高层人士。但有消息称,恒盛地产总裁丁向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将在未来两年加大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合肥等一、二线城市的布局,逐步缩减直至退出东北地区等三四线城市的项目布局。同时,2015将加快各项目建设,加大销售力度,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产负债率。
在调查中,也有业内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恒盛地产最大的风险实际上还是“政治风险”,并非单单就是债务风险,“香港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可能就是前车之鉴。但好在,就公告来看,他们公司与一些落马的政治人物没有关系”。
标普下调评级
对于房地产业内人士来说,恒盛地产不是一家陌生的企业。知道“一年连手下员工都见不到几回”、且被誉为“神秘富豪”张志熔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家“跨度还比较大”的上市公司,一个是熔盛重工,另一家就是恒盛地产。
“恒盛地产的前身应该是阳光投资集团,2009年到香港寻求上市后,才更改为现在的名字。”一位业内资深同行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如果没记错,上海祁连山路附近的阳光威尼斯这个楼盘,就是恒盛地产的。”
时至今日,还能看到一些地产中介在售卖零星剩余的阳光威尼斯的尾盘,也能找到阳光投资集团的官网。只不过,现在登陆阳光集团的官方网站,能看到的不止是恒盛地产的消息,还有熔盛重工的一些新闻。
事实上,登陆港股市场前后的恒盛地产一度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排名前50的企业,更凭借当年的政策“红利”赚得“盆满钵满”。数据显示,恒盛地产上市初期年销售额67亿元一度冲至年销售133亿元规模(2011年),年度最高利润达到36亿元。
但改变从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开始发生。那一年,“限购令”不断强化,张志熔本人也陷入了一桩内幕交易案中,被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诉讼——按SEC的说法,张志熔本人牵涉到了中海油收购加拿大油砂企业尼克森公司的内幕交易案中。
查阅这几年恒盛地产的年报,在当年销售突破133亿元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全年数据尚未公布)的销售额节节下滑。其中,2013年跌破百亿元大关,为73,11亿元。2014年上半年,综合销售收入为23.459亿元,较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6%。同时,公司亏损了2亿多元。
为此,“债务”一词,逐步成为伴随恒盛地产“成长”的词汇。2013年初,就有消息称,恒盛地产2012年净负债率为68.9%,但短期债务是一个问题。因为,截至2012年底,恒盛地产一年内到期的债务为61亿元,1-2年到期的债务为64亿元。这远高于当时恒盛地产可用的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