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3年珠三角各市建设用地总量变化
珠三角平均达16.49%, , 深圳最高逼近50%;深圳、东莞、中山、佛山超过30%的国际警戒线,珠海、广州则已逼近
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项目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珠三角建设用地三十年来增加了近五倍,2013年土地开发强度已达16.49%,其中深圳土地开发强度最高,接近50%。该研究指出,珠三角部分城市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偏低,广州、佛山、中山、肇庆等城市,城市绿地比例均达不到10%的低限,更远远低于国际大都市的水平。
平均土地利用效率:5.96亿元/平方公里
深圳最高达13.7亿元/平方公里
该项研究名为《珠三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开发强度控制》,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城乡建设用地约1570平方公里,2013年已达到约8534平方公里,增加了近五倍。截至2013年,珠三角地区建设用地总量最大的是广州,佛山第二,东莞、惠州、深圳次之,再依次为江门、中山、肇庆,珠海最小。
从土地利用效率来看,珠三角城市的土地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地均GDP由2002年的1.36亿元/平方公里攀升至2013年的5.96亿元/平方公里,10年间提升了近3倍,但各市差距较大,其中深圳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水平最高,为13.7亿元/平方公里,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次之,江门、肇庆的地均产出水平不足2亿元/平方公里。
佛山中山公共服务用地:不到5%
广州佛山中山肇庆绿地比例不到10%的低限
然而,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广州、佛山、中山、肇庆等城市,城市绿地比例均达不到10%的低限,更远远低于国际大都市的水平。珠三角各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也尚未达到要求,如佛山、中山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达不到5%的低限。
研究还指出,珠三角的荒废、闲置土地所占面积较大。“从统计数据看,1980-2014年珠三角闲置用地宗数共计453宗,占全省的87.9%;闲置用地面积共计21平方公里,占全省的96.9%。”
深圳国土开发强度最高:接近50%
深圳、东莞、佛山等市已开始做国土减量规划
2012年末,珠三角人均未利用土地面积仅为0.03亩,2013年,珠三角土地开发强度已达16.49%,其中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的国土开发强度已超过国际警戒线(30%),珠海、广州也已逼近该强度。深圳的国土开发强度最高,接近50%。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地区国土开发强度的警戒线为30%,超过该强度,人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