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大银行进驻便利店代收公用事业费 开始盈利

   2003-07-10 3660
联商网7月10日消息 银行进驻便利店究竟赚不赚钱?“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光大银行入驻便利店代收公用事业费业务已经收回前期投入,转向盈利,但具体数据属商业机密,不便透露。”事隔一年半,当相同的问题再次重提时,光大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刘正民似乎早有准备。
  
  根据记者手头掌握的资料:今年上半年,该行通过服务网络代收公用事业费的总金额累计达6.04亿元。那么,按照公用事业单位向代收部门支付平均2‰的代收费计算,银行和便利店总共可获得120多万元的手续费,对半分后,光大银行的纯收入应该超过60万元。
  
  短短一年半,上海首家银行便利站率先走向盈利,这意味着,这种国际通行经营模式,不仅能在上海安营扎寨,而且还要进一步“施展身手”。
  
  引入银行便利站模式
  
  2001年12月,申城大街小巷的“可的便利”门前相继挂上“光大银行代收公用事业费”的紫色灯箱时,这一招数在很多人看来还比较新鲜。借鉴日本模式的刘正民潜意识里多少有点“打探”意味,他最初说:“表面上基本不赚钱,我们看中的是潜在的巨大利益,至少市民今后看到光大银行会有特别的亲切感。”在他看来,“盈利”是放在第二步的。
  
  刘正民当时刚从交通银行东京分行离任不久,回上海后发现,银行联手便利店收费等国际通行业务,在这里几乎一片空白。而实际情况是: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光大银行因为网点均地处商务区域,难以发挥作用。通过便利店代理公用事业费,是个既开拓私人业务又延伸柜面的两全渠道。
  
  其时的光大银行网点数不足30家,往400多家“可的便利”门口悬挂紫色标识后,迅速扩大业务地盘,仅从数字上看,将接近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沪的网点总额。如今,代收业务量已从初期的每月几千万元迅速扩增至今年6月份的2.7亿元,刘正民说,“2.7亿元资金流量基本和物理网点无关。”事实上,很多去过银行柜面缴纳费用的市民都觉得费事,而反过来,令人觉得费事的地方,成本却要高于便利店代收公用事业费。
  
  盈利水到渠成
  
  此后,也就是光大联姻便利店大半年左右,上海农信社和交通银行也相继借道便利店拓展业务,前者更是将便利站作为“进城”中转站。一些数字足以显现金融便利站的丰厚汇报:去年上海一年的公用事业费总计230亿元,其中55%都是通过便利店网点现金支付,如果按照千分之三的手续费计算,收入将达到近4000万元。丰厚的收益和几百亿的现金流,是银行不可小觑的。
  
  在刘正民看来,盈利是水到渠成,这一点,从他把日本模式“拿来”那天起就深信不疑。他不止一次地向记者强调,“银行就是要赚钱的。”就是在便利站运营进入正规状态后,刘正民作了次鲜为人知的“瘦身”改革,那时的景象是:一些银行往便利店里搬运ATM机,光大银行却在向外撤。一来一去的,差点被外界误会。记者私下打探时,刘正民还是端出“盈利”两个字:“我们撤走机具的是一些非市中心周边、客流量相对较少的便利站,机具在那里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但代收业务我们有变化。这主要根据客流调查和盈利情况作出的调整。”
  
  如今,几次“扩容”的光大便利站,已经延伸到可的、罗森、快客、好德等多家便利公司,服务网络多达1304家,收费品种基本包含了市民所有日常交纳的公用事业费。
  
  据透露,今年下半年,光大便利站的收费项目将进一步扩大至福利彩票、文化、交通、演出票务等,预计流量超过15亿元,而光大银行的便利站战略也将从树形象、盈利之后,逐步走向创品牌阶段。(国际金融报 记者卫容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36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