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和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再加上电子阅读和网络书店的冲击,截至去年6月,南京完全靠卖书维持经营的书店还有271家,相比2013年减少了80家。
压力迫使转型。不久前,大众书局在“老缪问面”面馆开业后,又在国药店旁开起了一间文化茶馆。而在某微博发起的”实体书店转型,你怎么看?”调查中,有网友表示希望书店将转型重点放在体验上,增设健身、咖啡、餐馆甚至酒店,以及利用商务会谈,朋友聚会等,还有定期的利用名人效应来提高收益。还有网友认为,书店转型不应仅局限于餐厅和茶馆。
声音
转型需要过程
需要读者和书店一起熬
住在河西的高先生,现在每到周末最喜欢的去处不是南京眼也不是逛万达,而是猫在一堆写字楼里的书店内。“有时候自己,有时候带女儿,午饭也在这里解决。”
高先生说的这个又能看书又能吃饭的地方,其实是隐藏在建邺区图书馆旁一幢办公楼中的大众书局一家创意餐厅。高先生说,这家书店和他以前看到的书店有点不一样,“有点像精简版的诚品。”
一楼是书店,有超大的阅读桌,还有设计独特的儿童区域。走过用书搭建的楼梯,二楼则是一家提供简餐的餐厅。一壶茶,一块蛋糕,从一楼带一本书上来—不用买,一天的时光就这样打发了,关键是人还不多。和很多书店一样,这里也是依靠固定人群在消费。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书店属于“先占坑”,目前难谈盈利。“如果能获得一定资金扶持可能更好,但是未必家家都行。”
现象
在开面馆之后,近一月前,大众书局又开起了文化茶馆。大众书局董事长缪炳文表示:“从2003年开始经营南京书城,这期间我结识许多南京文人朋友,发现他们平时没有什么交流的场所,就想做个茶馆让南京文人们有个谈天说事的地方。”
他介绍,国内外书店都是微利行业,以前他尝试以百货方式做书店,想把书店做成产业,可经历过冲击后,书店现在的定位是做大众图书精品,融入更多特色化东西。
“曾经书店差不多有12万种图书,现在是6万种,读者更容易挑出精品。”文化茶馆还请了很多作家、画家等名人题写书缘墙,目前已收集了百位名人手迹。奥斯卡影片原版剧照、明星签名照还有店主收集的原木钢琴等摆设,也为店里增加了更多风景。
文化茶馆主打收藏概念 近百位名人手记挂在墙上
新华书店里开起博爱讲堂 每周都会开展朗诵等活动
被码放成心形的爱情相关书籍、学生课外读物专列“火车头”书柜……新街口新华书店经过去年的升级改造,变得更加多元化。
一进书店大门,便可在数字化查询机上查询所需书籍,想要的书是在新华书店哪个分店一目了然。
店内设计呈现民国风,主打“博爱”文化。贯通1至6层的“藏经阁”,则让读者顿生坐拥典藏书城之感。楼与楼之间还有盆景和座椅可供暂时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