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我们的资产管理能力,未来使得资本和房地产不断流动。这一直是星浩的理想,也是我工作生涯的理想。
再次在黄海滨的办公室见到他时,这位刚刚履新星浩资本(相关干货)总裁的少帅行色依旧匆匆,沙发边摆放整齐的行李也无一不在暗示着它的主人,不是刚出差归来就是即将远征。
“2014年星浩做的很辛苦。”星浩资本总裁黄海滨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坦言,从某种角度来看,私募基金模式其实就是“雇佣军”形式,投资人把钱交给管理团队,就会有投资的收益要求,资本逐利的特性必然会使管理团队变得非常辛苦。
尽管很辛苦,但星浩2014年的付出绝非没有回报:Ⅲ期基金封闭37亿元、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30%、旗下“星光耀广场”项目销售金额近60亿、新增4座星光耀广场……
“今年,我想会更辛苦。但这份辛苦,星浩已经做好了挑战的准备。”聊至正酣,黄海滨不自觉地用力挥动了一下手臂。
星浩资本总裁黄海滨
Ⅲ期基金趋向“本土化”
2014年11月28日,对于星浩资本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旗下星光耀城市综合体开发基金Ⅲ期(简称星光耀Ⅲ期基金)正式封闭,基金规模达到37亿元人民币。至此,星浩资本旗下星光耀基金Ⅰ、Ⅱ、Ⅲ期基金管理总规模累积近100亿元。
翻阅星浩资本的过往募资史不难发现,2010年成立的星浩资本目前已募集和管理三期星光耀地产基金,前两期基金募集规模共56亿元,主要投资于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这两期基金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成为当年中国募资额最大的纯股权私募房地产基金。
“星光耀Ⅲ期基金于2013年5月发起,整个基金募集期正是本轮国内经济及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期。”黄海滨说,“在逆境之下发行新一期基金,无疑是对星浩资本的挑战,但这种挑战之下同时也蕴藏着机遇。”
他进一步表示,同前两期纯股权私募房地产基金相比,星光耀基金Ⅲ期基金更为趋向“本土化”,基金结构开始产生变化,包括有债权、股权和夹层。
“Ⅰ、Ⅱ期基金更像比较正规的美元基金,但星浩在募集过程中,逐步理解地产基金,也逐渐把国外的模式真正的落地到中国。”黄海滨说道。
对于外界认为的“星光耀Ⅲ期基金”募集时间过长一说,黄海滨向《中国房地产金融》直言,这是“理解”问题。
“星浩Ⅰ、Ⅱ期基金是纯股权产品,投资期两年,想要获取优质的项目,就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所以Ⅲ期在产品设计上做了一定的创新。”黄海滨解释道,“星光耀Ⅲ期基金为结构化产品,募集节奏根据项目投资进度而定,其顺序为先股权,再夹层,后债券,这样即满足了不同类型投资人的需求,也能够降低资金成本,缓解开发压力,从而带动整体项目收益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