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多年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终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今日起,《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落地实施,新版簿册也于部分城市率先启用。业内人士分析,不动产登记不仅将使楼市“家底”透明化,与住房信息联网、房地产税制改革等工作结合,还将有助于房地产调控从之前的交易环节转变到存量环节,形成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
进展
不动产登记条例实施 执行细则有待出台
依照去年12月22日国务院公布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今年3月1日起,包括房屋建筑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在内的十类不动产权利开始进行统一登记。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登记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之前居民使用的“房产证”也将陆续换发为“不动产证”。2月26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最新样本,并表示将于部分城市率先启用,力争到2015年年底全国全面颁发新版证书。另外,据国土资源部官方微博消息,新版证书使用后,之前依法颁发的相关簿册仍继续有效。
除《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落地外,去年以来,各地不动产登记的准备工作、试点工作也已陆续展开。国土资源部消息显示,目前已有26个省、30多个市(州)、70个县(市区)完成该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部分地区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到位。
不过,随着不动产登记的推进,如何细化登记方案成为业内关注焦点之一。据国土资源部消息,更具操作性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细则已在研讨制定中,该细则将涵盖相关制度与操作办法,推动基层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铺开。
市场
二手房源明显增加 多地现“神秘业主”卖房
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落地实施,房地产市场也应声而动。近日,有消息称,在北京、上海、济南、郑州、等多个城市,住房市场中已出现“神秘业主”抛售二手房源现象。
链家地产数据也显示,从去年12月起,全国二手房源挂牌量明显增加,部分城市增加幅度较大。链家地产分析师张旭认为,这一市场行情受不动产登记影响较大,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对不动产登记政策过分忧虑,进而出现了高端二手房源的集中抛售。
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经理孔丹在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采访时则表示,不动产登记并不是二手房挂牌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但该政策的确对持有多套房产且长期空置的业主减少不动产囤积、出售转换其他投资渠道起到了催化作用”。
不过,据多位二手房市场分析人员透露,近几个月来二手房市场回暖,但持有多套待售房屋的人群整体规模并不是很大,出售房源总量也比较有限。“持有多套房屋业主卖房的现象一直存在,近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增加。”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分析师宋辉表示。
背后
房屋“家底”透明化 或为征收房地产税铺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动产登记的全面展开将对明晰和保护产权、便利和保障交易产生重要助力作用。对于住房市场而言,中国究竟有多少房子的问题也将有可能搞清楚,更可以为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房地产税征收等长效工作提供基础。
“不动产登记条例落地后,房产作为过去十年财产主要藏匿形式的选择将出现变化。”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不仅灰色部分资金进入房产领域的可能性降低,正常投资房产的选择也可能因对未来房地产税费提高的预期而减少房产的持有量。
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不动产登记到房地产税的征收,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为高额税费担忧为时尚早。《证券日报》引述亿翰智库中国上市房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观点认为,目前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至少需要四年才能完成搭建,所以房地产税预计在2018年左右才能真正落地。
事实上,在不动产登记落地之时,房地产税相关工作也在积极推进。2月26日,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靳万军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指导意见》新闻通报会上表示,2015年将推动房地产税等相关税收立法。
观点
反腐?降房价?不动产登记作用被误读
除为房地产税征收等工作提供基础外,不动产登记制度还被公众赋予了“降房价”、“反腐”等诸多使命。但多位专家分析,不动产登记的作用存在被误读、被夸大的现象。
原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牛凤瑞在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采访时表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实施,对保护个人合法产权、规范社会市场交易等有重要作用,也是房产税征收的前提,但指望它去降房价、反腐,是不恰当的。
中国房地产协会名誉副会长朱中一也认为,不动产登记制度本身不会对房价产生太大影响。“不动产登记和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是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最基础内容,而房价则主要由供求、预期等因素决定。”
“不动产登记制度建设并非以打压房价、反腐为目的,更多是在为将来财税制度变革做准备。”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不动产登记对房地产市场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调控方向的转变,“这是房地产调控从之前的交易环节调控转变到存量环节调控的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