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客优瞄准三线城市市场 目标是打造“迷你万达”

   2015-03-02 21世纪经济报道9630

  从一家默默无闻的青岛本土公司,变身成为一家全国连锁快捷酒店航母,先后涉足酒店、KTV、餐饮等多个行业,尚客优仅用5年时间。或许,对于其来说,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是其快速扩张的根本,而成本控制、品牌定位以及网络运用,也极其关键。

  三线城市蓝海

  在创立尚客优之前,马英尧经常到县城出差,他发现县城旅馆条件很差,服务也不好,价格却与一二线城市的商务宾馆不相上下,而且生意不错。为了进一步验证他对市场的判断,他又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开车跑遍全国200余座县级城市做市场调研。

  马英尧发现,在三线城市每千人只拥有0.01间的经济型酒店客房,在一线城市每千人拥有0.4间。几大连锁品牌的分布仅限于江浙一带和广州等沿海发达城市,在内陆城市(特别是内陆的三四线城市)基本没有连锁酒店分布。于是,他认定三四线城市是连锁酒店业的蓝海市场。“中国的县城是两千八百六十二个,省会城市只有333个,这是个庞大的市场。”

  2009年5月,第一家尚客优快捷酒店营业。马英尧要把快捷酒店的理念带入到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客源量不足,消费不足,一二线城市,80-120间客房是最经济的体量,县级城市我们认为60间是最有收益率的体量。”他说。

  在他看来,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和一二线城市截然不同,一二线城市的住客群体特征白领、高学历、年轻化。三四线区域的消费者则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学历偏低,相当一部分客源来自亲友、商务招待用途。

  “县级城市快捷酒店并不是我们真正定义的经济型酒店,它很可能是县城里一个最好的酒店,因为县城可能仅有一间是县委招待所,太破旧,服务态度太差,所以我们看起来更加时尚。”马英尧说。

  而为解决三线城市会员流动性差、高素质管理人员相对短缺、营销环境与消费特点的差异等问题,马英尧从实际出发,创立了专属于三线市场的属地化管理模式。最有特点的便是“区域管理制度”、“小组目标责任制”和“首问责任制”。

  在尚客优的矩阵式管理组织架构中,横向按照职能部门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细分化;纵向以品牌分类进行项目管理,每一个品牌都会有一位专业的负责人。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尚客优的员工也都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

  2014年,尚客优再次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新的酒店事业部,将尚客优全国分店分成了七大城区,届时区域运营团队的人员与总部的管理费收取全面脱离,其任务将完全转变为服务于加盟商,致力于为业主提升服务、品质、业绩和RevPAR(平均客房收益),并且会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每年对分店进行不定期巡检,从而更好地提升酒店服务标准。

  经过五年半的发展,目前尚客优签约酒店数量是965家,客房数共五万六千间。在引入新加坡和法国PE基金后,2016年预计超过两千间酒店,将近达到十万间客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96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