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晚,一则“大裁员”的消息直插万科内部。昨日(3月2日)中午,万科自媒体万科周刊回击:胡诌。“大裁员”消息产生的由头,是一直盘踞中国房企NO.1的万科在2014年失去销售冠军宝座,将在2015年谋划大变革。万科董事长王石在春节前还公开表示担忧“领先遏制”。
香港粤海证券投资银行董事黄立冲曾表示,“万科太大了,以至于一举一动都备受外界关注,做抉择时不可能单纯只考虑商业问题,搞一刀切。”
如今裁员消息虽然被否,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万科在组织架构、产品等方面的确仍在求变。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称,在传统业务领域的变革,将主要由各个区域公司负责设计,至于公司业务创新方面,则主要由总部牵头。
不可能外包整个功能
“目前并没有大裁员。”被外界视作自我变革最深的万科深圳公司表示。
黄立冲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如果外包方案成行,这些外包出去的员工仍将在原来的岗位工作,因为万科不可能把整个功能外包出去,或者将员工一刀切地裁掉。
在他看来,选择外包有利于为万科这样规模庞大的公司减负,以及灵活处理员工薪酬等问题,而不会像大裁员招来过多的舆论压力。
谭华杰表示,各地的组织结构将交由区域公司设计,外包属于设计方案的一部分,设计情况不同,目前均未处于实施阶段。“组织架构时刻在进行微调”,一名接近万科的人士称,年前万科内部就有组织架构要变的说法,只是目前总部还没有发文明确具体怎么变。
谭华杰称,“在白银时代,推行合伙人制度的万科,要优化组织结构,方向是提高效率,主要思路是从金字塔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
万科总裁郁亮此前表示,大公司部门之间责权利难划分清楚,因而组织事件合伙人参与工作。事件合伙人聚散灵活,事情解决后,再回归各自部门。
除了底层的事件合伙人,近两年万科还为其事业合伙人制度搭建了中间层的项目跟投以及上层的持股计划。
郁亮曾在某论坛上表示,后两项设置,先是解决了“股东跟员工谁应该摆在前面”的问题,再是缩短了投资审批时长,增加了实名举报数量,并节省成本,将钱花在客户的感知成本上。
郁亮:万科还要乱3年
最近,郁亮在万科内部会议上表示,万科还要乱3年。意即,在白银时代尚未明确转型道路,短期内还需探索。
上述接近万科人士称,郁亮已成立了一个战略试错小组,专门审核创新事宜,但这个小组一直都是虚拟的,目前并没有实体部门。
近一年来,万科有很多动作,如轻资产运营、合伙人制度、城市运营商、取经小米、互联网思维等。但是不论呈现何种乱相,在亟需“拿到下半场入场券”的万科内,长达5年甚至10年的计划都不再有存在意义。
谭华杰称,虽然万科对待战略计划很谨慎,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拥有一份时限过长的计划并不符合现实,未来更多是像苹果产品那样的快速迭代。
面对绿地的后来居上,郁亮曾多次表示,不在乎是否销售第一,万科和行业能否转型成功才更重要。于是,郁亮现在提得最多的是“销售回款”,而非2004年以来支撑万科的“规模”。
在黄立冲看来,之所以万科“销售回款”提及得多,并非其他房企不重视,而是在房市下行、三四线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很多开发商的资金本身就难以回笼。他称,过去土地增值快,可以不讲求快进快出,但在现在的行情下,必须加快房屋建设及预售速度,才能快速回款,以速度优势提高回报率。
据他介绍,房企最重要的就是现金流,开发商主要是看资金回笼时间,而不是算利润什么时候到。
深化产品线标准化
万科的产品标准化之路已走了近十年。谭华杰却向记者表示,万科做得虽久,标准化仍不够极致。
他以小米和苹果举例称,这些新兴企业的同一代产品只有很少的型号,因而他认为,更少的选择项才是未来互联网变革的方向。
据上述接近万科人士介绍,万科深圳目前的几个在售楼盘,只有三四种户型供选择。
黄立冲认为,如果万科的户型真的减少到几个,将过滤一些持投资意向的购房者,万科服务刚需之意显露,个性化便不再是选择。
不过,万科整体的户型数量肯定无法减到四五种,谭华杰称,各个地方受限于不同气候,对房屋的基本性能需求存在差异,产品的标准化要分区域制定,由总部统一设置并不合理。
上述接近万科人士表示,目前的户型设计,是由各个区域公司根据拿地情况以及市场反应来决定,总部的设计部门只是提出指导意见。
总体而言,户型变革不是“做减法”,而是从分散到集中,节约部分营销费用和设计成本,这不是降低工作量,而是让产品设计更加精细。
这一标准化行动的深化,将给万科的合作商——如广告公司、设计院等带来重大变化。谭华杰称,不确定合作商的数量会增多还是减少,只是日后寻找合作商的方式,将从按区域合作改为按产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