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大换血?别逗了!未来将与中交存在三种交法

   2015-03-30 中国房地产报8140

  一方是美貌才女,一方是名门贵族,又情投意合,于是“闪婚”。绿城与中交就恰似这种姻缘。

  3月25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中国交建集团(以下简称“中交”)购买绿城股份的先决条件业已达成,绿城宋卫平和寿柏年所持24.287%的绿城股份将于3月31日前完成交割。交割完成后,宋卫平和中交副总裁共同担任董事会联席主席。

  一如既往,该消息迅速成为“头条”,热度远高于中国建筑注资中海地产,尽管后者规模和338亿元的交易额更大。

  说实话,对于董事调整,对公司治理结构还算熟悉的我,不太认同“大换血”的说法。交割完成后,中交在绿城中国的五位执董中占两席,再算上九龙仓的两个非执董席位和几位独董,中交的董事席位数不高;在绿城房产层面,也只有三人进入高管层。为此问医生朋友什么是大换血,朋友说“管他作甚”。

  没资格管,但不能不关心,因为这牵扯到今后绿城中国的治理问题,估计说“大换血”的人这是着眼于此。在这场跌宕起伏的股权收购大戏即将落幕之际,想必关心绿城下一步会怎样的人不在少数。

  首先认为,绿城和中交真的很般配。这并非暗示说融创与绿城不般配。涉事三家企业均是我们的客户,其中为绿城和中交都是做的标准化及产品线咨询。只是认为,就像血型或星座一样,没有唯一性,只有更般配。

  绿城是民企,是我国房地产的一面旗帜,是产品精致主义的不二代表,兼具人文和理工气质。中交是央企,虽然其身影早已出现在南海和印度洋、地中海港口,却是房地产新手。绿城的长板是产品,短板是资金;中交的长板是土地(甚至能“造地”)和融资能力,短板是经验。这些都是两者互补之处,也恰是合作的前提。但结合是一时,能否长期过恩恩爱爱日子才是两者最大的调整。

  绿城与中交今后存在三种交法。

  一种是,中交类似于融创一样强势入主,自定义为老大或控股股东(其实不是),在财务、运营等方面想说了算。如此,宋卫平及绿城团队必然有失落感,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抗性。显然,这种方式违背优势互补原则和中交的本意,对两者都不利。这种方式可能性较大,但最不可取,特别是中交,切不可轻视宋卫平在行业和企业内部的影响力。

  第二种是,中交像九龙仓一样做个战略或财务投资者,但这种方式有违两者合作的本意,所以这种可能性不大。

  第三种,也是本人最希望的一种方式是,首先中交要在法律和情义上绑住宋卫平及绿城团队,而且还要让他们焕发二次创业的激情——这很重要。与此同时,双方连同九龙仓等要尽快建立完善新股权结构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免有人“出轨”。另外,在经营层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既要遵循央企“三重一大”规定,也要对现行不适宜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以免在小事上心生间隙。

  目前中交集团已有多个市场主体,本身就面临着几个市场主体之间的业务整合,以及城市市场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今后再加上全国化布局的绿城,还要顾及到九龙仓,个人认为,业务整合和结构调整重要且紧迫,有必要在集团层面上做好地产业务的战略规划。比如带着绿城“出海”,什么时候,什么方式,什么机制,还有是跟随着其港湾工程主业,还是以房地产市场为主导等,都要精心谋划,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无论人,还是企业,可以自信,但不能自负,这对中交和绿城及其领导人都很重要。其实,中交也有较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绿城的产品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瑕疵,两者既然走到一起,就要彼此包容。只要在正确的发展规划和正确的合作方式指引下,相信两者会共同受益,包括跟在后面的九龙仓。(作者系兰德咨询总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1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