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访中,张鹏谈到当下房企的焦虑,可谓“惶惶不可终日”。他也谈到当代的融资处境、跨界合作、城市选择和资本市场偏好,以及未来绿色养老的业务重心。他更讲述了移动互联语境下当代在众筹上的新玩法。
当代置业总裁张鹏
“我跟张雷主席有一个分工。”当代置业总裁张鹏说。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上,当代有“冷板凳”和“热板凳”之分。董事会是“冷板凳”,做战略研究,融资、海外发展。“热板凳”则是在一线冲锋陷阵的人。
“我是夹在‘冷板凳’和‘热板凳’中间的人,既在董事会又是股东,又是执行层的负责人,所以属于承上启下型。”张鹏说。
去年当代置业合约销售额73.56亿元,今年预估有50%以上的增长。虽然规模不大,当代却很受同行的欢迎。不久前,张鹏接待了前来取经的其他上市房地产公司和急需要转型的企业。“他们最关心的是当代的绿色节能系统。在二、三线城市的很多房企也要跟我们合作。”他说。
在专访中,张鹏谈到当下房企的焦虑,可谓“惶惶不可终日”。他也谈到当代的融资处境、跨界合作、城市选择和资本市场偏好,以及未来绿色养老的业务重心。他更讲述了移动互联语境下当代在众筹上的新玩法。
为了提利润,当代也准备学习万科精细化管理与费用控制。“我们从内心尊重和学习万科,万科的精细化管理,包括售价个位数的调整, 最后全是利润。当代也要提高人均效能,可以把工资多提30%,让现有人的2/3去创造比现在更大的价值。”张鹏说。
以下是对话实录:
记者:柴静让很多人直视了雾霾问题。听说最近不少房企都在跟当代接触,对防霾也很感兴趣,他们想向你们取什么经?
张鹏:首先,是我们要向优秀企业学习,市场现在还是以规模、速度论英雄。其次,当代沉淀了多年的大数据,他们最关心的其实就是我们的整体绿色节能系统。
绿色节能方面我们共有10个系统,20个子系统。节能分为三种,一,被动节能,如良好的外围护结构保持室温。二,主动节能,用地源热泵、全新风置换系统等设备节能。三,智慧节能,运营后把能耗降下来,降低居者生活成本。
当代的这套系统已经沉淀15年,我们从被动节能到主动节能,再到智慧节能,都有数据和实践。但是,前些年,我们苦练内功,把产品和绿色、节能体系研究的比较透彻,在发展速度上受到一些影响,上市前是可以的,上市后,我们需要调整一下思路。
记者:当代是 “小而美”的公司,核心卖点在于产品非常标签化。但是现在市场环境显现出疲态,规模导向仍是主流,当代怎么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张鹏:这么多年,张雷董事长始终跟内部人说,要有高于财务指标的理想。我们一直在构思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十几年不改初心,做差异化,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产品的研究上。过去因为没有上市,在融资等方面受到一些掣肘,规模没有发展起来。
但最重要的是,不管发生几次金融危机,地产历次分化、波动,当代都比较稳健。这些年,我们把产品、管理、企业内部流程都标准化了。我认为越是市场不好时,可能是我们这种企业的机会。
市场上升期上市,投资人要的是规模和速度。2013年,当代在分化期上市,自然要保证公司安全。这不仅考验企业的核心专长,还考验企业的适应和创新能力。一个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是看最强,而是能不能最适应变化、最有毅力。
比如为了把绿色成本降下来,降能耗,向“深绿”去发展。当代恒湿恒温恒氧系统,现在不断升级,过去是集中式,现在可以分户了,也可以改造既有建筑。节能,就是当业主入住后,花的钱逐渐降低。凡是节能的建筑,一定要做到舒适,还要加上移动互联属性。
记者:这几年来,资本市场对于上市房企的兴趣点似乎在不断转移。关键词从规模、产品力、盈利能力,到增值服务能力等不断切换。现阶段资本市场对房企的兴趣点在哪里?
张鹏:我认为资本市场判断一个公司是相对清晰的标准。不管你有多少想法,资本市场还是关注你的规模、盈利、周转、抗风险能力和企业内控指标,当代的规模还要稳步的增长。
资本市场就是很现实,股东回报率很重要。比如你的盈利能力每年不能波动太大,毛利一减,马上评级就下来了。你的IRR(内部收益率)一降,投资人很可能就把你的债和股票抛了。其实我们每次去香港,这些股票持有者和债券持有者,真正关心的是财务指标,比如资产负债率有没有超70%?毛利率下降了几个点?净利润是多少?虽然短期的指标很重要,但这些指标的背后是投资者对公司的预期,公司信息保持透明,与投资者形成良性互动,会有利于得到投资者较长期的支持。
现在有的上市房企,为了今年的盈利能力,跟评估机构评估出投资性物业不少净利润。资本市场也认,但实际上这是透支,等于失血,最后容易现金流出问题。
记者:既然投资者提了规模诉求,2015年当代给自己定的业绩指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