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就摊上事了!京东被爆有12家被阿里驱逐的商家

   2015-04-02 网易科技报道6880

  祸从口出,尴尬是难免的。

  最近,京东集团的CEO刘强东就摊上事儿了。不信,你看。

  《华西都市报》撰文称:通过调查发现,被阿里打假驱逐的30家售假商家中,竟有12家转战到了京东上。而且,大多在京东出售的商品和被阿里巴巴处罚的假货商品高度相似,甚至就是同款。

  而年初,京东的CEO刘强东曾豪言 “我难以想象在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允许一家平台上9000万件产品是假货,还没有为此付出代价。为什么网上假货不止?核心是很多平台大部分赚的钱是靠水货、假货得来的。实际上,他本身就是水货、假货的受益者。……为什么京东可以做到没有假货,为什么有人喊了十几年还是无数假货,根源就是利益,如果有一天从假货身上得不到任何利益的话,假货早就终止了。”

  两个事情连起来看,会发现刘强东当初的豪言失准了,打脸了。尽管如此,但也不至于如一篇文章的标题所误导的“京东悖论:淘宝打的假货跑去京东了”。事实上,淘宝,甚至阿里系打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始终屡屡不凑效。所以,在假货问题上,京东顶多只能算后来的小弟,带头大哥还是“深得功与名”的阿里帝国。

  不管是五十步,还是百步,只是“笑”似乎都有失偏颇。

  毕竟假货并非阿里和京东专属,也非电商专属。

  假货起源不在电商,也不是互联网经济特有的衍生物。只不过网络购物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共享范围大、传播速度快的特性,假冒伪劣问题以更加显著的形式呈现出来,得到更多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如今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消费者发声的渠道越来越多。

  但是电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打假的难度。

  电商是一种非现场交易,没有面对面的商品辨识过程,增加了假货的辨析难度,消费者在收到假货之后,因为时间成本和邮寄成本,甚至是纵容心理的考量,都让假货逃过一劫,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购假货的猖獗。

  再加之,国内法律和监管的种种因素,导致造假和售假的违法成本极低。

  而作为网购平台的阿里京东们,尤其是阿里,因为其主要的收入来自于广告收入,而广告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售假的商家贡献的,而且因为作为上市公司,有业绩增长的压力,很难短时间舍弃此部分收入来源。而京东自营的毛利率一直不入第三方平台,且京东不可能一直巨亏,要盈利自然也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平台,第三方平台则很可能带入假货。

  从利益驱使的角度来说,尽管阿里京东们也清楚,短期会损失的一些利润,但中长期而言,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尊敬。但终究得需要一个过程或者时间的过度,以待寻找到合适的利润来源。

  再者,电商平台们一向也在高举高打,甚至也一度叫屈,毕竟监管并不是电商平台一方的事情,还涉及到质监、工商等多个政府部门,在加之电商平台的跨地域性,也使得平台“打假”造成了一定难度。

  更可怕的是,政策是好的,但是执行的时候总会有偏差。且不去臆测可能是故意为之,善意的考量,其结果也说明,作为电商平台公司来说,员工的执行和监管也是难点,有待加强。或许真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是有利益的地方。

  但不管怎样,消除假冒伪劣,关键还是要在源头和出口上多下功夫,源头是电商平台严格、到位的执行准入控制,出口是通过每一个交易个案发挥消费者的监督和维权作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8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