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传统商圈融合互联网探索服务新模式

   2015-04-13 经济日报3030

  当前,许多地区的传统商圈正在遭遇“中年危机”,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如何看待传统商圈面临的转型压力,转型的出路何在?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工商联商业不动产专委会主任兼秘书长、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朱凌波。

  朱凌波分析认为,传统商圈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过去自发形成的老商圈物业条件逐渐老化,在环境上需要提档升级。二是区域内其他商圈对传统商圈形成了分流。三是电商时代,终端消费者发生了很大变化。新一代九零后天然就是“电商动物”,如何适应他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是传统商圈必须思考的问题。

  重重压力之下,传统商圈转型的思路正在逐渐变得清晰。朱凌波认为,电商的优势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价格便宜,二是便利性。在大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常态后,人们为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更愿意“宅”在家里购物。尽管如此,传统商圈依然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其竞争力来自“体验经济”。人是社会性动物,实体店的体验式消费环境,可以满足人们对家庭和社会交往的需求。

  朱凌波认为,互联网是在给传统商圈锦上添花,为传统商圈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互联网+”时代,传统商圈要更好地与互联网融合,探索服务新模式,让消费者在实体购物环境中也能够享受到电商、APP带来的便利,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传统商圈要形成自己的特质,创造增量,把流失的客群拽进来,甚至拉动本区域之外的消费者来消费。”

  在传统商圈的转型升级中,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重庆观音桥商圈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更多的是从功能规划、平台搭建、环境营造等层面进行市场引导,企业则是商圈转型创新的主体。对此,朱凌波表示认同。他同时表示,通过自己对重庆的考察发现,重庆的商圈仍大有可为之处。

  朱凌波认为,重庆目前虽然仍是二线城市,但作为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具有发展成为一线城市的条件。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目前重庆的商业仍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业态的细分远远不够,产品线也还不够丰富。以北京的商圈为例,高端的有燕莎、赛特,主题性年轻化的有大悦城,休闲性的有三里屯和蓝色港湾。区域性的购物中心布局也非常丰富,中关村、王府井、国贸甚至大兴和通州,都形成了非常丰富的产品线。

  朱凌波建议,一是重庆各商圈要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形成独特优势,与其他商圈形成错位竞争和优势互补。二是要积极发展新型业态,加快引进国外一线品牌,实现与国际化同步。三是发展以交通为核心的枢纽商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0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