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业务布局 金地集团实现净利润近40亿元

   2015-04-14 投资时报7140

  近日,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地)公布了2014年年报,其业绩表现引来各大投行券商一致看好。中信证券更是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来形容当下的金地集团(相关干货)。

  消化完昔日高价土地的历史负担,金地开始轻装前行,其独具特色的“一体”、“两翼”业务布局也同时发力实现了增长。不过金地并无快速一飞冲天的野心,其骨子里更加崇尚安全、稳健和长远。

一体、两翼业务布局 金地集团实现净利润近40亿元

  金地2014年年报显示,其住宅业务实现年度销售金额490亿元,销售面积389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9%和8%。与此同时,公司实现结转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净利润近40亿元,增长10.77%,如果扣除2013年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其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了60.82%;销售毛利率为28.9%,较上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暂时走出低谷出现回升。

  2014 年金地计提了6.52 亿元的高额减值准备,为2009年高地价项目所导致的策略失误继续埋单。不过其历史负担已经消化得比较充分,为其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动力。

  与很多房企为求快速发展而大量举债不同,金地在财务上比较保守,资金链的安全度很高。截至2014年底,金地的资产负债率为67.5%,比上年减少4.5 个百分点。扣除预收款项后,其他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2.9%,处于行业中等水平。而且其手中握有170亿元的现金,完全覆盖了短期借款(29.85亿元)和一年到期长期借款(119.94亿元)。加上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及仅有6.31%的融资成本优势,金地出现资金链断裂这种极端情况的概率几乎为零。

  金地的“保守”也导致了其在业内地位的下降。曾经的“招保万金”,被誉为A股4大地产龙头,如今金地已经掉出一线房企之列,按照2014年的销售额,金地只排在国内房企的第14位(根据克而瑞的数据统计),只有万科年销售额的1/4左右。但金地似乎并不太介意这种差距,而是更加注重竞争优势和企业长期的发展。

  金地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发展策略和规划,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像万科一样做行业第一,而且第一也仅有一个。金地已经是中国最知名房地产企业之一。”

  “掉队”之谜

  有一些数据很少被提起,凌克领导的金地集团在2001年上市之时总资产只有11.3亿元,营业收入只有5.7亿元,营业利润为8400万元。而上市14年之后,这些数据已经分别为1246.7亿元、456亿元和71.4亿元,14年的涨幅分别为109倍、78倍和84倍。

  对于一家房地产企业而言,这样的发展速度亦属可观,尤其在金地上市初期的三年,高速发展使其被列为房地产龙头企业之一。这也导致后来金地常常被拿来与万科等企业进行比较。凌克曾表示,“我们比万科晚上市10年,这样单独来比较恐怕不太合适”。2000年时,万科的总资产已经达到56.2亿元,是金地的5倍多,营业收入是金地的7倍多。

  不过,在2004年,“招保万金”曾经非常接近过。公开数据显示,2004年,金地集团、招商地产、保利地产、万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7亿元、34.7亿元、45亿元和76.6亿元,那时金地与万科和保利的差距显然没有目前这么大。后来为什么金地“掉队”了呢?

  就整体运营效率而言,金地较万科确实存在明显差距。过去10年,金地平均存货周转率为0.31,而万科为0.36;金地平均总资产周转率为0.34,而万科为0.38。虽然只是小数点后第二位数的差距,但放在高达千百亿资产的基础上运转10年,最终的差异必然是天壤之别。

  而从盈利能力角度看,过去10年,金地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45%,而万科却高达19.36%。金地的盈利能力水平在业内算是中高水平,不过万科有些“逆天”。所以“效率”,确实是金地“掉队”的一个重要原因。

  战略定位差异是导致金地“掉队”的另外一个原因。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房地产企业,基本是以高周转的发展模式为核心,相反,金地则以改善型以及豪宅别墅为项目定位,在宏观调控下,定位高端战略的房企受到的影响更大。

  观察金地过去1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2009年是一个重要时点。当时,中央政府的救市政策带来国内楼市的V型反转,金地在土地市场表现激进,斥资206 亿元共获取18 个项目、523 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创下多个地王项目,在当年的年报中大书特书了一回,并对整个房地产市场异常乐观。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1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