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和融创的“野蛮生长”:高周转快速回笼资金

   2015-04-20 《新财富》7720

  五年时间,孙宏斌将偏居一隅的融创中国,打造成国内颇具实力的地产黑马。其狼性风格之下的果敢、决绝和凶狠特征彰显无遗。这其中虽有外力的助推,但更多的是内因的催化。孙宏斌的运作方式无疑值得深入探究,在经历顺驰资金链断裂之后,其在扩张与资金管理间的平衡之术日益精湛。

  孙宏斌通过聚焦战略,将有限的资金资源集中使用,尽可能把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放到最大。而在具体项目上,则通过借力打力,短平快的方式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和销售回款。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表外工具进行融资,尽可能平衡资产负债率,防止信用评级恶化、影响融资环境等等。这些运作方式,又折射出孙宏斌狼性中冷静和注重合作的另一面。

  刚迈过“知天命”之龄的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会遭遇如此多挑战。行业不景气,企业盈利能力下滑;欲收购绿城中国,却遭遇其掌门人宋卫平的“悔婚”;欲入主佳兆业,不料原主席郭英成又杀了个“回马枪”。这些烦心事一股脑涌来,让人不禁觉得有些天意弄人的味道。融创中国在创立以来的第二个十年,开局非常不利。

  不过,此时的孙宏斌比十年前要从容得多。彼时,其创立的顺驰投资公司受宏观调控以及自身激进扩张风格的影响,资金链断裂,孙宏斌败走麦城,退居幕后。现在的情势,房地产行业在宏观面上虽然有历史重现的可能,但今日今时,融创中国已远非当年的吴下阿蒙,孙宏斌也有相应的实力去应对、解决这些问题。而这所有的底气和手段都源于融创中国的上市。

  聚焦扩张,狂莽生长

  2010年于港交所红筹方式上市的融创中国,在其后5年的时间内,由地处天津的区域性房地产公司发展成中国地产行业的前十名。在2013年年报中,孙宏斌意气风发地表示,融创中国的销售规模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排名连续多年保持上升态势,公司整体业绩表现优异,体现了公司竞争优势的不断加强。

  从财报呈现的经营情况来看,融创中国似乎也印证了孙宏斌的豪言壮语。比如,资产规模从2009年的不足100亿元,迅猛攀升到2014年的1124亿元,5年增长了10余倍;销售收入从2009年的4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51亿元,也增长5倍有余(图1)。而且从业务区域来看,融创中国也走出天津,迈向了全国。根据年报统计,到2013年底,融创中国境内外拥有控制权的企业就达80余家。如果算上参股性质的企业,数目又将进一步放大。

  融创中国2009-2014年增长情况

  图1:融创中国2009-2014年增长情况

  在孙宏斌的千亿帝国里,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天津融创置地,这是孙宏斌起家的老底,集中了融创中国大部分资产。在天津融创置地旗下,又有三个重要的子平台:北京融创建投地产、重庆融创基业房地产、无锡融创地产,它们与天津融创置地一起,分别承担了在天津、北京、重庆和无锡(华东)地区的开疆辟土任务。

  此外,在天津融创置地旗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平台天津融创奥城投资。根据孙宏斌近些年的运作手法来看,这家公司更多是承担项目合作或并购的任务,比如与绿城房产集团合作成立上海绿顺地产、苏州融绿投资等公司;收购佳兆业集团的上海青湾、荣湾、赢湾、诚湾四家地产公司等。

  与这些由融创中国绝对控股甚至全资持有的公司相比,融创中国与绿城房产集团合作的另两家公司上海融创绿城投资、融创绿城(BVI),孙宏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显得比较尴尬。由于收购绿城房产集团的合作告吹,融创中国与绿城房产集团在这两家公司各持股50%的架构,让人不由得想起复星与SOHO的上海外滩地块之诉。如何化解这种尴尬局面,最大维护自身利益,将对孙宏斌的智慧形成新的挑战。

  进一步梳理融创中国上市5年多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商业版图,融创中国疯狂增长的秘密主要基于两方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772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