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北京JW万豪酒店某间小会议室内,十几名记者齐齐面对一个方向而坐,那里,一把靠背椅、一张小圆桌,桌上密密麻麻地架着贴有各家媒体标志的话筒。一切,都在等待一个人。
门被推开,两三个人簇拥着一个身影走进,室内一阵骚动。“来了!”几个年轻记者甚至不自觉地站了起来,脸上有按捺不住的激动。
男主角落座——一身规矩而熨帖的黑色西装,没打领带,灰色衬衫最上面的一个扣子没有系,领口略略随意地敞开着,胸牌没有标注任何头衔,只印了两个简单的字——王石。
万科灵魂人物、企业家、探险家、慈善家、青年导师,甚至绯闻男主角,这个年逾六旬的老男人,早已不是几个简单的标签所能概括。
对于那个曾经被称为“龙头老大”,现在却被投以“尾大不掉”的怀疑的企业;对于那个曾经引领一个时代,现在却正在时代的洪流中艰难求索的行业;对于那些令人激动而又不知所措的新字眼——新常态、创业、孵化、智能、青年、女性主义……人们仍然有太多问题想要追问。
“万科过去30年,我没有想到.但我仍然觉得,万科才刚真正发力才刚开始。”王石说。但万科已经不是话题的唯一中心。
在占据媒体视线近二十年之后,王石还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不要说外界,就是同行也根本不知道万科在做哪些准备。”
而立之年的万科,正处在房地产行业风暴的风眼之中。
从去年高调引入互联网思维、启动事业合伙人制,到年底与绿地的“老大之争”,到最近半年的离职潮,到面对市场变化的多元化转型应对,件件都在撩拨着业界的神经。
“对于转型,万科的危机在于习惯了做加法,而且规模超过了两千亿,盘子太大了。”王石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作为幕后灵魂人物,王石从来没有从心理上离开过万科,他不会忘记曾经带领万科度过的那两次艰难的转型。
上世纪90年代初,王石曾一度率领万科走向多元化,一段时间内,其触角延伸到了地产、零售、证券、工业、文化,就连蒸馏水和电影都有他们布下的棋子。然而到了1995年,遭遇调控危机的王石强硬地把万科旗下的写字楼、酒店等非住宅的产品全部改为住宅,并从此确立了万科的住宅地产模式。
此后,万科的专业化定位越加明确,甚至把年收入十几亿元的万佳超市卖给了华润。从尝试多元化,到坚决做减法,王石带领下的万科方向简单鲜明:定位于住宅,定位于中档的住宅,定位于适合城市白领的中档住宅。
这种模式让万科的规模一路增长到了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