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变形新方向:抓住中产阶级的“钱袋子”

   2015-04-23 第一财经日报8660

  擅长网上卖东西的一方调侃:“坦克装上了翅膀依然是坦克,不可能变成飞机,O2O是个伪命题,应该把天上的东西变到地上,而不是把地上的东西弄到天上。”擅长开发城市综合体的一方则反驳:“先给你提醒一下,飞机就是从地面上飞上去的,最后还要落地回来。” 4月21日在沈阳,围绕电商和实体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再次上演“首富斗嘴秀”,成为“绿公司年会”一景。

  实际上,伴随商业地产过去近十年的高歌猛进,供给过剩、同质化严重正困扰着购物中心,加上来自“天上”的电商冲击、来自海外的代购分流,购物中心已然被推至转型的风口浪尖。

  创新的时代,“达摩克利斯之剑”之下,“坦克们”也在寻找一些新的方向,比如中产阶级的钱袋子。

  过剩催生差异化

  国际咨询机构仲量联行(JLL)华北区研究部总监麦哲文(Steven McCord)很忙,他花了很多时间探访中国的城市,并从数百个城市中挑选出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城市,形成研究报告。本月初,他和他的团队发布的一份《中国城市60强》报告里,一系列数字显示了购物中心的处境。

  该报告称,虽然不像百货般出现停业现象,但2005年~2012年期间,中国60强城市的购物中心开发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开发商通常将零售板块作为提升综合型开发项目形象、刺激住宅销售并保证长期收入流的灵丹妙药;而在过去三年里,中国60强城市的购物中心总量几乎翻了一番。

  “随着1.5线城市大举建设现代化零售物业,购物中心已经存在过剩的风险,且它们中仅有10%~15%的现有存量符合国际标准。”麦哲文日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很多规划和管理不好的购物中心将逐步被淘汰。

  从绝对数量来看,购物中心总量的确很庞大。来自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底全国主要城市的购物中心总数约为3100家,而十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300家。随着购物中心竞争白热化,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世邦魏理仕(CBRE)在去年第四季度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中就曾提醒,伴随持续的集中供应,零售物业调整及行业洗牌依然大势所趋,在零售物业市场本轮转型中,优胜劣汰加速了商圈及项目表现的分化。

  如何在洗牌中脱颖而出?仲量联行的报告提到,包括恒隆、凯德、万达、华润、龙湖在内的数家大型开发商,已经在中国60强城市推出强势的集团开发理念,然而,这也会在租户组合和商场设计布局方面导致一定程度的产品同质化,未来差异化将是购物中心从其他同类物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差异化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为此,积极的职业经理人开始寻找解决方案。

  “在这个极度缺乏公共空间、背负着巨大生存压力的巨型城市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定义更好的购物中心。”朝阳大悦城总经理周鹏告诉本报记者,国内商业市场的变化从来没有最近这几年来得迅猛且充满颠覆性,渠道不再成为交易的必经环节,人们走进商场的理由也不仅仅只是购物。在此情境下,实体商业围绕着提高消费者体验及增加渠道附加值而做出的创新,成为了行业的热点。

  远洋商业事业部副总经理雷玉红最近也忙着考虑一个问题,即如何帮助商户和项目,在各个方面更多的区域市场的合理化。她上周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说,相对住宅,商业物业运营细节很多,产品管理、楼层关系、货品管理,事无巨细,她希望每个环节都能够迅速的会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和预判问题,最终提高服务能力。

  抓两头不如抓中产?

  自称“80前后创业者”的云迹普洱创始人李飞(化名)最近的主要工作,是为自己的品牌寻找铺位。在北京东三环附近一家购物中心的咖啡馆里,他告诉本报记者,创业艰难,但令他意外的是,与购物中心谈判的进展之快,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

  李飞此前一直从事奢侈品行业,“进场”总是品牌商最重要的一关。李飞说,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成熟购物中心十分强势,在与品牌谈判中往往扮演“甲方”的角色,但从他近期与这些购物中心招商负责人的接触看,“他们现在问得最多的就是产品特点与定位”。

  在李飞看来,在普洱茶领域里,“时尚轻奢”的品牌相对空缺,于是他将品牌的目标人群圈定在了讲究生活品质的城市中产阶级。而正是“中产阶级”这个“圈圈”,圈中了购物中心的趋势。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以来,如同暗流一般,一些重点城市的商场开始了瞄准中产的行动。在北京,一直生存在新光天地“阴影”下的华贸中心,去年开始在招商上从高端向轻奢品牌转型,与新光天地实现错位。而即便是“大牌必争之地”新光天地,也在去年底以来的负一层改造中,呈现出增加餐饮、增加轻奢品牌的趋势,以吸引更多中产阶级消费者在此流连。

  今年3月,朝阳大悦城耗时一年打造的创新生活方式主题空间“悦界”开门迎客。无论是书店革新者“单向空间”还是周杰伦的餐厅“J大侠”,将这些品牌引入这1万平米空间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核心客群进一步“提纯与升级”。而这家购物中心的核心客群,管理层的标准说法是:“新兴中产阶层”。

  麦哲文用“smart(聪明)”来形容这些变化。他对本报记者说,中产阶级不断扩大,毋庸置疑为购物中心带来更多客流,品牌商自己也在调整品牌形象,在迎合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需求,中产增多和购物需求扩大给轻奢品牌带来很大需求,购物中心则在调整租户结构,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中产的需求,这是购物中心趋势所在。

  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顾问(北京)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经理董月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日前对本报记者分析,随着消费意识升级,很多人不再盲目追求奢侈品,认为一些相对小众的品牌,如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服装,才是自己身份、品位的象征,因此就连奢侈品也存在“去LOGO化”趋势,以迎合追求自我的中产消费人群。

  抓住中产,也与奢侈品和快时尚热度降低有关。该报告称,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快时尚品牌,数量增长较快,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供应过剩。来自贝恩咨询公司的《201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则显示,201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整体的年同比增长率只有2%左右,2012年时该数字为7%。

  “随着消费者习惯和行业结构性的转变,零售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演变,以往,奢侈品市场和成本敏感度高的大众市场两极分化,但在过去十年里,中等收入水平的消费者迅速填补了中间的空白。”麦哲文说道。

  这个中间地带,有些类似日本管理学者大前研一在著作《M型社会》中的提法,即全球化后传统的中产阶级将消失,这些人往往要求多一点“奢华感”,所以“能够负担得起的奢华”是未来消费的主流。

  中国中产阶级队伍到底有多大?上述仲量联行报告提供了数字:自2011年以来,60强城市中,年收入超过3万元人民币的消费阶层人口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3亿人;预期至2020年,将进一步增加70%达到2.2亿人。

  这还真是不少的一堆钱袋子。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6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