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媒体关于债务危机会不会导致恒盛地产成为下一个佳兆业猜想的报道,让恒盛地产的去向吸引了更多资本市场的目光。
年报显示,2014年恒盛地产合约销售额约40.4亿元,合约销售面积约26.89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44.7%和53.4%。比业绩惨淡更可怕的是,恒盛地产223亿元的借款中,仅2014年就需要偿还157亿元左右,高达总量的70.40%。
很多媒体在报道中都指出,恒盛地产很可能因实际控制人张志熔的政治风波,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沦为下一个佳兆业。
而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则认为,从目前熔盛重工(已更名为华荣能源)的情况看,张志熔显然已经通过资金运作扭转了该上市公司的盘面;相比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佳兆业,他或许眼下更关心恒盛地产私有化问题。
今年3月4日晚,处于停牌期的恒盛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正考虑提出私有化计划,这已是三年之内第二次提出私有化。2013年年底,恒盛地产曾因私有化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在大股东赞成的情况下,遭到小股东抵制,以4个股东名额差致使私有化胎死腹中。当时,张志熔开出的价格是每股1.8港元,约为招股价的四折。
上述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恒盛地产业绩不乐观,上市公司盘子和股价都处于低位,如果在这个时候私有化,成本会更低。当然,前提是张志熔开出的价码能被小股东接受。”
不过,曾有股民表示,私有化失败后,恒盛地产管理层俨然破罐子破摔,试图向小股东施压,这种方式不会轻易得到股民的谅解。
中国经济网记者联系到恒盛地产相关负责人,对方电话无人接听。
峰值过后的陨落
作为曾经地产界的大鳄,恒盛地产业绩滑落的速度令市场诧异。
今年4月中旬,恒盛地产公布了2014年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全年合约销售额仅为40.4亿元,而利润却亏损近30亿人民币;在半年报中,净利亏损数据还仅仅是2.24亿元。换句话说,仅去年下半年,恒盛地产就亏损27亿元左右。
这是恒盛地产上市年后交出的最差成绩。
2011年,恒盛地产合约销售额为133.2亿元,为历史最高峰值;2012年,该数据便开始走下坡路,全年销售额下降至109.3亿元;2013年,该数据跌去1/3,仅剩73.11亿。
另外,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3年,恒盛地产的净利润分别为36.08亿元、22.15亿元、10.8亿元和2.92亿元。
“此前业绩冲得较高,发展也较激进,但2012年后却急转直下,”恒盛地产某离职高管对公司的这句评论曾被媒体广泛引用。
而在市场人士看来,转折点无疑是2012年张志熔参与收购中海油一事。
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7月2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便发布调查报告,披露与中海油生意往来密切的熔盛重工创始人及大股东张志熔,通过其私人公司Well Advantage在花旗银行的账户,就中海油收购尼克森进行内幕交易获利720万美元,该公司3800万美元资产目前已遭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