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4小时便利店火了 台湾连锁业唱"主角"

   2007-01-04 3330
夜很深,但夜风不凉,夜色不黑,因为还有一间小店为你开着,有一盏灯光为你留着,还有热乎乎的汉堡让你感觉贴心的温暖……一位夜班族在博客中如此描述生活中的24小时便利店。

  如今在厦门街头,不经意间就会看到一间间装修精致、规模小巧、风格温馨的便利店,这种便利店与传统杂货店相比,有一点明显不同,就是“24小时便利”,全天候营业。

  悦士、88优质连锁、倍顺、闽客隆邻家铺子……打着“24小时便利”概念的连锁店日益增多,这种全新的店铺形式,正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虽然在“巨无霸”似的众多大卖场面前,便利店仍常被人们所忽略。

  在厦门的24小时便利连锁店中,台湾连锁是主力军,尤其以悦士、88优质连锁为代表,它们本着“便利为王”的主导思想,忙碌着在厦门走街串巷、展露风情了。

  便利店火起来?

  如今悦士、88优质连锁、倍顺的24小时便利店分别在20家左右,这3家品牌连锁是厦门最具代表性的24小时便利店,但对于厦门便利店的生存空间,各家连锁负责人却有不同的理解。

  24小时便利店在厦门火起来了吗?悦士便利连锁店老板、台商罗先生认为,厦门城市小,却有相当多的大卖场、超市等,卖场已近饱和状态,随着厦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注重便利、舒适的购物环境,这为“小而美”的便利店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罗先生称,一般来说,城市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就会催生24小时便利店,超过6000美元就会进入快速发展期,按厦门目前的经济水平,24小时便利店刚好到了快速发展的门口。

  但是厦门88优质连锁总经理、台商沈威德持不同观点。他认为,24小时便利店生存的条件,是当地人年均收入达到4000美金以上,相当于3万多人民币,北京、上海等一级城市的某些区域达到了标准,而厦门即便岛内,也没有达到。

  消费习惯难改?

  沈威德称,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习惯,收入未达到一定水准时,人们会为了便宜几毛钱的价格,而舍近求远到大卖场采购。卖场由于规模经营,具备价格优势,对于钱包不很鼓的消费者来说,实惠往往是最重要的。

  沈威德说,当消费者不计较便利店的一瓶水贵几毛钱时,便利店生意就好做了。他觉得厦门人的生活步调缓慢,便利相对来说不太重要,哪一天厦门人连几分钟也珍惜时,便利店就会显得很重要。

  但也有业者认为,人均收入只是表面的刚性因素,实际上24小时便利店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前几年倍顺在北京、东莞等地开24小时便利店,当地的经济水准和消费能力没问题,但最终还是没有运营下去。

  倍顺总经理郑雅玲分析说,在北京那种气候条件下,人们基本没有夜间购物的习惯,24小时便利店难有用武之地,东莞也因为没有足够的夜生活支撑,店面无法开下去。

  其实24小时便利店的生存条件蛮苛刻的:既要有足够的消费群体和消费能力,也要有合适的消费习惯。

  88连锁的沈威德同意24小时便利店与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密切相关,只是现在厦门这两者都还不具备,然而倍顺的郑雅玲认为厦门两者均已具备。

  店租成本过高!

  “88”当初进入厦门时,主要考量厦门不以工业为重心,而以商业、旅游为重点,服务业是主要产业,对便利店的需求较大,因此选定厦门作为进军大陆市场的起点。

  “88”没预料到,厦门房地产行情节节攀升,店租一路高涨,看着许多路段的店面走马灯似的更换着,他内心并不好受。他坦言,在厦门88连锁的经营费用中,店租所占比例最大,这制约了“88”原本的扩张计划。

  悦士的罗老板深有感触地说,24小时便利店对消费群体和消费能力有一定要求,需要布点比较成熟的消费区域,可是厦门的这些区域店面竞争太激烈了,好店面难找,好不容易找到了,店租又令人承受不了,这相当程度影响了扩张。

  然而连锁与盈利又息息相关:不经过连锁扩张,没有大量店铺,品牌难以建立,就很难有大的回报;如果顶着高租金大肆扩张,过高的资金周转压力很可能使盈利和扩张状况恶化。

  作为美资的倍顺店,同样受高店租之苦。倍顺禾祥店曾是厦门倍顺盈利能力最强的一家,因为无法承受大幅上涨的店租,只好忍痛撤掉。厦门岛另一家位于繁华地段的倍顺,也在生意最红火时被无奈收回了。

  扩张步伐放慢

  两年多前,88优质连锁首进厦门,雄心勃勃地准备两年内扩张50家店,并以厦门为始点,迅速在大陆攻城掠地。两年多过去了,厦门的88连锁仅18家,远少于当初的宏大规划,厦门以外的大陆其它区域,“88”触角也尚未触及。

  88连锁沈威德感觉厦门市场“相当艰难”,虽然他整天忙得像陀螺转个不停,可市场并没“随之兴奋”,仍然矜持地冷静着。市场上只闻大卖场的锣鼓喧天,没心思聆听小便利店浅浅唱着寂寞的歌谣。

  作为厦门最早的24小时便利店,倍顺扩张同样不快。郑雅玲称,美国总部每年会下达扩张指标,但厦门倍顺坚持“扩张与效益同步”的原则,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谨慎前行,不敢盲目“跑马圈地”,每扩张一店都要经过严格的成本核算。

  共同做大市场

  作为一种零售业态,便利店起源于美国,因为超市大型化与郊外化,消费者出现种种购物的麻烦,从而促成了小便利店的诞生。而在地域极有限的厦门,大卖场则集中于闹市区,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售价高的便利店何以应对竞争呢?

  “88”沈威德希望有更多便利店的同行,一起营造便利消费的氛围,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而仅靠少数几个商家是很难改变消费习惯的。因此,便利店想要活得滋润,当务之急是大家共同做大市场,让习惯跑卖场的消费者更多光临便利店。

  对于便利店市场的竞争,不管是倍顺,还是悦士、“88”,都秉持着开放的态度。悦士罗老板称,厦门市场的便利店生意远没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大家虽然“吃着同一锅饭”,但在竞争中完全可以做大市场,好让大家共用更大一锅饭。

  倍顺的郑雅玲对来自台湾的“后起之秀”持欢迎态度,“他们会带进台湾好的经验做法,给厦门市场带来新的生机,所有行业都需要在竞争中成长。”

  业者认为,长期来看,大超市基本不会威胁便利店的发展,因为大超市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障碍,比如面积巨大、产品繁多,造成购物者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挑选、结帐,这些不便利很难改变,便利店则可以发挥小而精的优势,既能像杂货店那样方便,又有和超市一样的销售模式,满足顾客简单购物和应急之需。

  创意便利为王

  悦士的罗老板强调,便利店的价值在于便利,例如悦士店多设在居民区,居民抬脚可到,买东西方便,悦士的商品具有即时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点,一种商品不卖太多牌子,正是为了便于消费者购买。

  常上夜班的小黄对24小时便利店很有感情,称它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回家前肯定要到楼下便利店逛一下,买点夜宵什么的,有时候没什么要买的,也会进去聊聊,大半夜的有这个感觉很好!贵?几毛一块的能换个便利,值得啊!”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便利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便利永远是根本,24小时营业为了顾客便利,布点密集也为了便利,进货品种、货物摆设也要考虑到购买便利。沈威德举例说,大瓶可乐在台湾便利店基本没需求,可厦门不少顾客有这个需求,所以进货时就要考虑到大瓶可乐。

  艰难之中“变脸”

  日前“88”正酝酿和好又惠药店联合,大体思路是“88”可以到好又惠药店中设点销售,好又惠的健康食品也可进入88连锁店销售。沈威德介绍,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双方共享客源。

  从目前情况看,大多便利店客源较少,如何增加客源自然成为商家考虑的问题,而好又惠主打“平价药店”的旗号,已经拥有比较稳定的客源,这恰好是“88”急迫需要的。

  为了赢得顾客心,88优质连锁也一改台湾便利店不送货上门的规则,半年多前开始送货上门。沈威德先生说,顾客有这种需求,商家应当尽量满足。

  倍顺则将邮政、洗涤、通讯充值、报刊代售等多种服务项目纳入业务范围,明年初倍顺还将与厦门商业银行联合推出“金融通”服务,让居民买东西的同时,可以缴交各种费用和充值E通卡等。

  另外,以“你亲密的社区店”为口号的倍顺,还将推出“网购业务”,消费者只要一点鼠标,倍顺的商品就会很快送上门来。

  悦士连锁也打算将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费、冲印传真、报刊杂志、ATM取款、速递票务以及房屋租售等服务项目逐步纳进来,像台湾便利店那样做真正意义的“社区保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33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