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业(相关干货)、融创、境外债权人的三方博弈仍在继续。最新消息来自于5月18日,融创中国公告称于今天港股开市之后停牌,以待刊发有关佳兆业联合公告中所披露的交易的公告。
融创收购佳兆业事件,已经到了关键点。此前一拖再拖的佳兆业2014年年报依然成谜,夹在三方之间的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也被带入尴尬境地。
从4月13日起,佳兆业的剧情几度翻转。无论是当天佳兆业发布公告称,原于2014年12月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的创始人郭英成回归佳兆业;还是五一后,佳兆业上海办公室被曝“保险箱、公章去向不明”闹剧,都成为融创继续收购佳兆业之路上的阴霾。
不过,一则由上海记者爆出的“佳兆业年报难产”新闻在整个剧情中似乎为融创“扳回一局”。上述报道曾援引一名接近佳兆业董事会的知情人士披露,审计方普华永道“在对佳兆业2014年的业绩审计报告后面,附有一份补充报告,称佳兆业2014年度财务报表多处存在漏洞以及重大报错,因此不对财务审计作任何评述”,并指出“为了不让这份审计报告发出来,郭英成不得不重回佳兆业董事局主席之位”。
关于这份报告,佳兆业4月29日延迟发布的公告中称系“核数师已表明彼等需要就若干事宜取得额外核数证明”。
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佳兆业历年审计报告落款方普华永道香港公司(罗宾咸永道)求证前述消息,普华永道市场推广及传讯部经理Sherine Ong在回复邮件中称“普华永道不评论客户的经营状况,这既是公司准则,也是出于专业性以及法律的要求”。
与此同时,普华永道方面也未就自身所处的尴尬境地问题作出置评。
真实的债务?
一名前佳兆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近期向时代周报记者推测称,佳兆业可能存在巨额表外融资未披露。“审计师一再推迟年报公布,应是忙于取证未确认的各项真实债务。”
他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在于佳兆业公布的负债数字。2013年末,佳兆业一年内、一年以上到期的借款总额为222.25亿元人民币,至2014年6月末该金额上升至297.74亿元,按正常的经营情况预估,其2014年末借款总额应不超过350亿元。但2015年3月8日佳兆业发布公告显示,其有息负债约为650亿元。
佳兆业上述2015年3月8日公告对有息负债增加的解释为:来自部分客户的预收按金及其他应付款被要求退还和支付;少数股东权益,及公司当期新增借款。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深圳房地产企业高层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在地产行业中,调节预收账款和收入等指标,可以对资产和负债产生极大影响。此外,部分股权型融资,其实质是固定付息的债务,属于表外隐性负债。这些账目的处理有着极大的操作空间。”
上述“佳兆业可能存在巨额表外融资未披露”的说法,实际上与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及的佳兆业年报问题颇有相似之处。
界面新闻的公开报道曾援引一位匿名信息源称,“报告的负债是400亿元左右,但佳兆业财务负责人列出的清单上负债高达650亿元。多数是此前被计在股权里面的负债,完全没入账的好像也有二三十亿元。不管怎么说,这部分没入账的负债绕不过去。”
而如果上述信息准确,则可能因此暴露佳兆业此前年报的违规问题。而对普华永道而言,如果有明显违规的举动,也可能将承担巨大的风险。
界面新闻在上述报道中称:“这个尴尬的处境令普华永道承受着巨大压力。接近这家会计师事务所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称,普华永道甚至向融创和佳兆业威胁过要去举报,但种种巨大压力之下,他们被迫缄默。”
审计是否担责?
曾任职于普华永道的一名审计师翻看了上述前佳兆业财务所指出的问题后,也认为“负债那么多确实异常”。
“通常还是要看客户怎么解释。”这名审计师说,“佳兆业在公告中所列的三点分别金额占比多少还无法得知,如果第三点占大头就不能说明以前的审计有问题”。
不过她也补充说:“应该说审计师是有底线的,很多问题不会允许客户舞弊,但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确实有时会帮助客户美化报表,也就是会计上的一些妥协。”
一名要求匿名的毕马威审计师却认为,“可以肯定地说,表外隐性负债只要是审计师认真审计,都是能看出来的”。
但他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问题关键在于发现问题之后,公司怎么跟审计师沟通,不要在报表中表现出来。这些问题在一些国内所是肯定可以沟通的,四大的话就得看项目,也不是完全不能沟通。当然如果审计报告后续被发现有问题,存在诱导投资者的行为,签字的人就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前述深圳房地产企业高层人士则说得更为直白:“佳兆业的事情是三方利益博弈把窟窿捅大了,普华永道在里面的位置相当尴尬。用专业的话说,就是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审慎。最严重的后果是,投资者可以因此起诉它。”
事实上,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已经越来越强调第三方审计机构的责任。新修订的《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 证券服务机构为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作、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财务顾问报告、资信评级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应当勤勉尽责,对所依据的文件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尽管相关法律已经出台,但广东奔犇律师事务所刘国华律师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来看,投资者维权起诉第三方审计的案例少之又少”。
当然,普华永道在上述佳兆业事件中是否需要担责,这一问题目前尚未明朗。而上述前普华永道的审计师简妮也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对一些问题严重的客户,四大也可选择辞任。”
“失职”丑闻
作为被中国财政部最早接纳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等曾颇得中国会计人的仰视。这种仰视最终化为经济利益。在普华永道在华客户中,多为一些金光闪闪的名字。然而这种仰视,却也随着近年来普华永道连续遭遇的曝光而逐渐坍塌。
诸如佳兆业事件中的尴尬与压力,普华永道绝非第一次经历。事实上,在过去数年所发生的多个案例中,普华永道也因审计失职而多次面临被曝光,甚至巨额索赔。
在中国财政部2004年的抽查中,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因涉嫌为中国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纵容会计信息造假等问题被要求整改。为此,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立即主动解除了京东方及黄山旅游(600054,股吧)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客户的审计聘约。
据当时的公开记录,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被财政部点名的原因是,其出具的对京东方2003年年报的审计意见认为,京东方的会计报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但事实上,根据相关会计法规,京东方2003年需要更正的会计差错多达6项,涉及多结转成本、少计财务费用、多计投资收益、漏计银行借款等。为此京东方与其终止了自1997年12月31日起的、长达6年之久的合作。
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解聘普华永道后,聘请的安徽华普会计师事务所一接任便着手进行重大会计差错调整,调减2002年度净利润3509万元,调增2003年度净利润1974万元。
换掉普华永道后调整会计差错的还有宏源证券。2005年4月6日,普华永道与宏源证券解除合作关系后,后者发布公告称,由于严格执行现行金融会计制度,公司2004年度需提取各类跌价减值准备及预提委托理财资金利息共计达4.22亿元,加上公司实际经营性亏损1.58亿元,预计公司2004年度将出现5.8亿元的巨额亏损。这是宏源证券自1994年上市以来第一次出现如此巨额的亏损。当年1月29日,宏源证券曾发布业绩预亏公告称,公司2004年度预计亏损1.9亿元左右。本次公告比原业绩预告的亏损额增加了3.9亿元。
据当年参与过此次检查的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人士称,“当年普华永道的问题,主要是出在了审计程序上”。
2006年,由于被认为审计报告连续出现问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被上海外高桥(600648,股吧)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送上了仲裁庭。
外高桥当时公告称,根据《审计业务约定书》,普华永道对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及2004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公司于2005年6月发现公司存放在国海证券(000750,股吧)上海圆明园路营业部证券保证金账户中的资金已经被挪用。为此,外高桥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提起仲裁,要求普华永道退还全部审计服务费共计170万元,赔偿申请人的全部经济损失共2亿元,并且承担全部仲裁费和律师费。
三年后的2009年,国资委下属的中国建材集团的骨干企业中建材投资有限公司又将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中建材投资认为普华永道“审计存在重大疏漏”,实际减损了作为股东的中建材投资的分红,且“存在故意协助外方大股东转移合资公司利润嫌疑”。中建材投资因此向普华永道索赔过千万元。
而2013年,葛兰素史克被爆在中国存在行贿行为,作为其外部审计机构的普华永道因为在多次审计中没有对行贿有所察觉,而被外界指责为严重失职。这也导致业内对于普华永道与行贿药企相互勾结的流言不绝于耳。
时代周报记者傅明、特约记者石露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