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网络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节日——“517吃货节”。实际上,自去年百度联手糯米首办吃货节后,今年更引来美团、大众点评等众多互联网公司加入“血拼”,成为网络造节的又一力作。为了此次节日大战,各商家可谓不惜血本。大众点评投入数亿红包补贴,百度糯米也展开各种线上线下活动,仅线上红包就有5.17亿元,使餐饮界成为又一“互联网+”的资本角力战场。
人人都爱免费的午餐,巨额补贴当然引来了消费者的狂欢,活动首日订单额即达到2亿元。但从投资和收入的对比来看,参与竞争的互联网公司很可能是在赔本赚吆喝,醉翁之意不在酒。
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终于找到了改造传统行业的有效方式。一时间,各类APP风起云涌,尤其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更促生了“互联网+”的发展。在传统行业中,汽车和餐饮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首先争夺的战场。之前滴滴和快的的烧钱大战还硝烟未散,如今互联网餐饮界烽烟又起。
免费才是最贵的,互联网巨头们的千金火拼当然不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之前的滴滴和快的,加上今天的吃货节,巨额补贴的目的都是借助互联网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巨额补贴所获取得不仅仅是一次宣传上的曝光,更重要的是各类用户的消费信息。这些消费信息所形成的大数据才是前期资本投资的最大回报。一旦用户将传统消费放到互联网上进行,那么巨头们凭借大数据的垄断,最终将掌握互联网服务平台新的规则制定权。
但宏伟蓝图看似清晰,实际发展却并非单靠庞大的资金支持就能够实现。互联网打车经历拼杀的结果是巨头合并,互联网租车在同行火并后还在与地方政府博弈。互联网餐饮同样面临诸多发展问题。
一是传统餐饮业的服务问题。“互联网+”只是为传统行业提供新的渠道和链接,最终的着力点仍然是传统行业自身的服务。而餐饮业因团购所采取的差异化服务一直为人所诟病。看人下菜碟的服务态度,就算搭上互联网+的风口也难以有所作为,解决的关键还是转变自身服务态度,真正的尊重顾客。
二是服务平台的标准问题。互联网餐饮发展热闹,但在商家准入标准、后台订单管理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各大平台一味增加商家数量,而缺乏对商家资质的考核,使得人们对外卖食品安全心存疑虑。错单、漏单、外送延迟等也凸显出服务平台和商家沟通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的标准决定服务的质量,野蛮的扩张而没有标准的约束,最终会使用户流向服务更好的商家。
三是消费替代性问题。互联网巨头花费重金引导顾客在网上进行餐饮消费,如何保持用户粘度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现在实体商家所推出的网上外卖或团购服务,多是跨平台的多方合作,同一餐馆在多家平台都能进行点餐或团购。如果各家服务平台不能保证所提供服务的独特性,最终可能是花钱为他人作嫁衣裳。
砸钱可以任性,但发展需要理性。“互联网+”为餐饮这一古老的行业再一次提供了焕发的机会,但服务业归根结底仍要以人为本,口味和服务才是传统餐饮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