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安8号10年6次易主仍难逃魔咒 佳兆业标识已撤下

   2015-05-20 法治周末9590

  长安8号难逃魔咒

  
佳兆业广场(相关干货)外围挡的“长安8号”标识依稀可见 蒋起东 摄

  天安门以东7公里,北京CBD核心区,大望路口东南角,耸立着两栋米黄色大楼,它的对面是北京高档写字楼之一的华贸中心。

  这两栋大楼外面高高的围挡将其与世隔绝开来。大楼前方的建国路上,车水马龙;大望路地铁站外,人头攒动。人们行色匆匆,似乎都早已习惯围挡内的这两座大楼,很少有人驻足观望。

  在华贸中心工作的白领崔琦(化名)眼中,这两栋建筑是北京最具历史感的地产项目之一,曾有“京城第一烂尾楼”之称。

  10年间,这座北京长安街一线唯一的70年产权府邸,经历6次易主,至今仍未完工。项目案名也跟随股东不断变换:从最初的“耀辉国际城”到“擎峰阁”,再到“长安8号”,最后变更为“佳兆业广场”。而“长安8号”作为案名,使用最久(以下称长安8号)。

  如今,长安8号正迎来它的关键时刻,按照既定的项目计划,它将在5月迎来竣工验收,如果通过验收,它将摘掉“京城第一烂尾楼”的帽子,成为北京地段最优良的豪宅项目之一。

  然而,就在此时,长安8号前路再一次蒙上阴影。法治周末记者在项目外围看到项目外围挡上悬挂的佳兆业标识已悄然撤下,“长安8号”斑驳的标识又重新显露出来,依稀可辨。

  多个公开消息显示,长安8号的代建方佳兆业公司(以下简称佳兆业)正陷于破产危局。北京地产界的多位人士在向法治周末记者谈及此项目时,用烂尾魔咒一词来形容长安8号过去10年的命运。

  10年6次易主

  时间退回到2004年,赶在土地协议出让制度全面被“招拍挂”取代之前,王府世纪董事长王志才以协议出让方式拿下了长安街沿线最后一块70年产权的地块,并定名为“耀辉国际城”。

  同年,天鸿宝业以3100万元收购该项目62%的股权,成为当时耀辉置业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据此可推算,当年该项目的价值约为5000万元。然而在天鸿宝业接手的3年内,项目进展缓慢。年报显示,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渐渐恶化,负债率也不断攀升,2006年其资产负债率为80%,到了2007年年底上升至83%。

  2007年8月,首开集团注资天鸿宝业,重组为首开股份,并成为“耀辉国际城”的实际控制者。

  2008年4月,首开以4.587亿元将“耀辉国际城”62%的股份全部转让给香港世纪协润,理由为“首开一直致力于开发中档住宅,并不擅长也无兴趣开发豪宅”。而后,“耀辉国际城”改名为“擎峰阁”。

  有媒体披露,香港世纪协润的母公司是泓达投资,该公司的控股股东正是王志才。而世纪协润的这次“回购”需要向首开支付将近16亿元的资金,除了4.587亿元的股权转让资金外,还要偿还“耀辉国际城”向首开股份借款本息共计约11.41亿元的债务。

  2009年9月,中国奥园宣布以3.7亿元(另加收购成本约6519万元)收购世纪协润41.33%股本,并向世纪协润提供4.6亿元短期贷款,从而间接拥有“擎峰阁”51%的控股股权,并将其正式改名为“长安8号”。但奧园接手后,“长安8号”的销售并不理想,2010年3月,项目首次开盘只获得了10亿元的销售收入,与预期120亿元的目标相去甚远。

  2012年4月,中国奥园发布公告称,以18.29亿港元(人民币14.8亿元)出售长安8号项目51%的权益,接盘者为香港金利丰。不过,金利丰并不是一家地产公司,而是从事金融服务,在接手之后也并没有对项目做任何开发。

  2013年8月,佳兆业以“代管代建”的形式介入“长安8号”的项目开发,2014年2月将其更名为“佳兆业广场”。有媒体透露,此举为佳兆业股东绕过上市公司佳兆业,从世纪王府和金利丰集团手中收购了该项目100%的股权,共耗资60亿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959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