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常常对宜家 (IKEA) 在做的事爱恨交加。在最近一封邮件中,芬兰家居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 (YRJO KUKKAPURO) 向我们这样评价这个来自北欧的大众家居品牌:“宜家把民主平等带到了中国。”他说,“可它也正在把上海的家具变得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市的一样。”
2014财年,中国是宜家增长最快的市场。整个亚太地区、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市场占全球销量15%,助推了宜家在全球的整体表现。2014年,共有7.14亿人走进宜家卖场,另外有15亿用户访问了IKEA.com的网站,较2013年都有增加;销售额也实现了5.9%的增长,达287亿欧元。
库卡波罗说的“平等”,其中包括了大规模工业生产带来的同质化。可是宜家在中国离达到这个目的还很远——它们在这里没有足够多的门店,对大部分地区的人来说,这还是一个需要“代购”的瑞典品牌。进入中国16年后,宜家在去年9月开出了第16家门店。而在美国,宜家有39家门店,在欧洲有222家。北美和欧洲依旧是宜家最大的市场。
宜家中国门店分布
作为非上市公司,宜家无需向投资者呈上新兴市场漂亮的门店数字,但中国消费者却会感到不满——在所有和宜家相关的新闻中,潜在顾客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开到我们那儿”,而不是“宜家在上海设立了产品研发中心”。宜家去年的计划是,今年起在中国以1年3家门店的速度扩张。现在看来,3店计划可能完成不了。到今年5月,可以确定如期开张的是杭州和西安的2家新店。西安是继武汉之后,宜家进入的第二个中西部城市。
如果宜家想要更冒进一些,应该困难不大。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地方政府欢迎它,拿地就容易多了;如果想要大城市继续开设新店,也不是没有办法。“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仅仅靠宜家家居的力量和吸引力去找合适的地块,已经越来越难。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帮到它。”宜家购物中心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丁晖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宜家集团旗下的购物中心业务正在中国区蒸蒸日上,因为体量大、业态齐全,被认为可以刺激区域商业。
宜家家居的中国门店也一度以大面积著称——在全球前10大的宜家门店中,中国占到了8家。但从重庆门店开始,包括去年9月开张武汉和紧接着的西安商场,宜家都选择了标准的三万平方米。宜家称,今后在一些城市,他们更倾向开两到三家中型店,增加辐射区域。成都第二家宜家门店将在明年春天开业。听起来,这才是改变生活方式的正道。
店开得越多,销售数量增长,成本会变低,价格也会更容易接受。你可能想象不到,截止到2009年的11年里,宜家在中国市场的平均产品价格下降了大约50%。近五年,价格又下调15%。宜家将价格的下调解释为原材料、物流方面的成本降低,以及销售数量的增长。因此,宜家财报称,尽管降价,但利润在2014财年依旧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