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品书店和房地产商合作模式:减低诚品书店营运成本

   2015-05-25 新京报6600

  这一次,诚品书店真的要来了。8月1日,大陆首家诚品书店将在苏州正式开门营业,而就在本月,位于苏州诚品对面的微型诚品店将率先投入使用。“诚品”两个字,早已被标签化,代表了人们的某种书店情怀,也成了台湾文化的一种象征。然而,随着创始人吴清友逐渐将管理权过渡到女儿手中,诚品的经营理念也在慢慢发生改变。我们邀约了台湾前资深文化记者黄奕潆,聊聊她观察到的台湾诚品的变化和走向,或许让我们有机会,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诚品及其所创造的……

诚品

  过往

  诚品是台北的灵魂

  有人说101是台北的象征,有人却说,诚品才是台北的灵魂、台湾最美的人文风景。这样的形容不知从何时开始,但凡外国友人来台都会要求去诚品,尤其是24小时不打烊的敦南店。诚品敦南店是这城市不眠处,甚至越夜越精神,周末夜晚尤是,台北的文艺青年倾巢而出,聚集在此,有时,甚至比邻近的娱乐场所还热闹。

  诚品创办人吴清友在一次演讲中说:“我相信有人的地方就有灵,有灵的地方就有场。到诚品逛书店不只是逛书店这层意义,最精彩的是里面每个人的表情都那么独特,不论他是优雅、孤独还是雀跃,都太美了。”

  十多年前,我在博客来网路书店工作时,便将“泡诚品”视作工作延展,并擅自将它当做在这城市生活中一个自我疗愈、洗涤的小天地。在其设计的独特阅读动线中慢慢走着,细细盯着每个书柜,想捞取些珍珠。

  彼时的诚品不曾让我失望。不论再小的出版社,只要出版好书,都能在书柜中被陈列。从他们展示在醒目区域的书籍,便可意识到其对书的诠释权:诚品希望拉出一个具有高度的阅读精神,而那正是他们的品位;畅销排行榜上的书籍也别具风格,凸显的是消费者群体的特质——不主流,不庸俗。

  “诚品就是一个集体创作。”吴清友将诚品的独特归功于消费者与之互动,因此曾说:爱诚品如同爱一个不曾发现过的自己,“在不同的时空场所,有千万种人但有亿万种心灵,场所心灵已是诚品的信仰。”

  1989年吴清友创办诚品时,就是以美术专业书籍为主,目标对象也锁定艺文圈,于是,从冷门的人类学到小众艺术,都在它的视野里,空间格局也诉求布尔乔亚气息。尽管有人讥讽诚品是“雅痞文化的耶路撒冷”,或是精英贵族的世界,但都无碍于它日渐巩固的品牌形象与特色。

  诚品自觉或不自觉地打造一座以知识、感性为名的城市或国度,并进行城市名字、空间、规则订立者种种,向现实世界的城市夺取发声与意见权。它是城市地标,亦是城市本身。

  现状

  卖场蚕食了书区

  风景依旧,内在精神却有些质变,曾属于诚品的那个群体渐渐意识到它不再只是个书店,百货卖场蚕食鲸吞了书区,争相涌来的观光客令空间拥挤,昔日可以窝坐半天阅读的悠闲平静也被惊扰。诚品这个知识国度逐渐失去边界,爱书人的私书房跟着瓦解。

  曾经在诚品工作的阿丁对这变化有着深刻感受,他说,最早的诚品,会予人有“我的诚品”的幻想,现在则比较接近于“某座城市的诚品”,“‘我的诚品’是指一开始,读者会自行在诚品这个空间、阅听感受经验基础上创造想像,如今,却是读者依赖书店给予刺激。”

  或许有人还是喜欢沉浸在诚品营造的气质中,但我却再难静待其中──总感觉一个本属于自己的沉淀空间,被各种元素霸占掠夺,成为一个较为高价的商场;更遑论,原本独特、果断的选书能力丧失,展示书区的出版品与其他通路无异,排行榜单上更是主流的畅销书。诚品已非过去的诚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6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